前几天去超市买黄瓜,见包装盒上贴有二维码。用手机扫了扫,立马出现了黄瓜的产地、种植者姓名、施肥情况等信息。扫二维码可查蔬菜身份证,这相当于给食品安全套上了紧箍咒,既是对现有生产经营水准的检验,也是对提升蔬菜供应质量的倒逼。
推行“二维码蔬菜”,可以看做是食品领域的一场革命。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危机重重的当下,让消费者随时随地地全面掌握商品信息,并据此进行有效的排除和挑选,又多了一份潜在的放心。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确保二维码信息的真实与可靠?这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源头信息的准确无误。产地、种植者等能否如实填报传送,从而走出自卖自夸、选择性告知等怪圈,实现身份识别的精细化;二是二维码的防伪、反仿制。
由此而言,“二维码蔬菜”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关键在于建立全过程可追溯信息的保障机制,让消费者无后顾之忧。实现这种良性循环,既需要诚信和自律经营,也需要职能部门加强教育和监督。一方面,推行“二维码蔬菜”需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勇气,只有坚持把诚信、安全贯穿始终,才能让消费者对田间地头的事一目了然,在看得见、摸得着中知晓真相,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度;另一方面,维护“二维码蔬菜”的良好声誉,不仅要加大打假力度,还应加强“防伪”工作,这些都有赖于二维码常识的普及和更有效的市场监管。
摘自《北方新报》
欢迎订阅《中国蔬菜》,邮局订阅代号:82-131,订阅热线:010-82109550
蔬菜·中国:www.cnveg.com.cn
长按二维码即可直接关注本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