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的长期过量使用、极高的复种指数以及连作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土壤持续生产力障碍、农产品质量安全令人堪忧。当前,生物肥料已成为解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产品,如何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近期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就此展开热议。
功能独到前景广阔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主任李俊这样分析生物肥料的市场前景——“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已离不开生物肥料”。
“功能性生物肥料具有营养、促生、抗病、杀虫、解毒等功能,已发展成为新型肥料中年产量最大、应用面积最广的品种。”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周波说。
对于生物肥料的独到功能,李俊补充道:微生物具有恢复、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保持土壤健康的作用;对秸秆等有机物有快速腐熟功效,促进其有效利用;有固氮和促进养分转化,实现减量施肥、高效施肥和经济施肥的作用;有克服作物连作障碍和提高作物品质的独特作用;有提高作物抗旱、抗涝、抗寒、抗病等功能。
正视问题消除误区
与国外相比,中国生物肥料有5个方面的劣势或不足:
一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质量差异大,不同生产批次间差异大,保质期内产品质量变化大等,导致应用效果不稳定;
二是菌种和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生产菌种(菌株/菌系)同质化,产品组合大多雷同,更新换代慢,不重视菌种的筛选、保藏、复壮等;
三是配套生产工艺不尽合理,不少企业主要凭经验生产,设备不配套,企业间的设备和工艺差距大;
四是市场还不规范,功能效果夸大和广告宣传误导时有发生。
五是未建立行业的自律和市场诚信,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
不少企业代表认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行业规范。建议可从国外引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在国内进行产品生产,实现优势互补。
转化优势共同推进
面对难得的生物肥料产业发展机遇,业内专家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功能型。强化基础研究,筛选建立微生物肥料菌种资源库,研究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机理,研发“功能菌剂+有机质+缓控释肥”技术接合的全功能营养型产品。
二是专用型。研发针对不同作物的专用型微生物肥料产品。
三是区域型。根据地区特点,结合土壤类型,建立完善的微生物肥料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
四是系统化。从功能菌剂的筛选到发酵生产,到菌剂在田间的定殖、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系统。
五是规模化。集中功能菌剂生产,实现行业产业规模。
李俊认为,将来最受市场青睐的5类重大产品分别是,高效营养促生长类产品,满足肥料增效、减量、环保的要求;修复(农残、除草剂残留等)和连作障碍克服类产品,满足土壤质量与健康维护的要求;秸秆高效腐解类产品,满足提高资源利用、土壤有机质和生产力的要求;新型复合专用生物肥料产品,满足作物增产、提质与安全的要求,尤其是生物、有机、无机复合的“全元”生物产品,将在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抗旱、抗涝、抗寒、抗病新功能性产品,以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选择生物肥的诀窍
一看包装要规范
具有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登记证证号,省级部门无登记权。目前我国生物肥料执行以下三种标准:
1.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简称菌剂类产品;
2.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菌+有机肥;
3.复合微生物肥料(NY/T798-2004),菌+无机养分(6%~25%)
农业部的标准是有效活菌数(CFU)≥0.2亿/克(严格规定,在保存期的最后一天必须要达到这个数值)。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刻意标成几十个亿,这是不科学的,目前的技术很难达到。
二识功能各不同
三查菌株登记证
微生物肥料所含每种菌都应有化肥质检部门颁发的“微生物菌株登记证”,这是鉴别菌肥的重要依据,选购时可以要求厂商提供。
四禁夸大功效
生物肥料不是万能的。
使用微生物肥料能提高土壤的生物肥力,可以间接促进化学肥力和物理肥力的提高。微生物肥料养分有限,不能取代化肥。微生物肥料培肥改土作用需要以丰富的有机质物料为基础,不能取代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的植保作用主要是抑制有害病菌,提高作物抗病能力,但对暴发性病虫害没有直接的杀灭作用,不能取代农药。(河南日报农村版)
生物肥料 四两如何拨千斤?
2016-09-07 来源: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94191-1.html
上一篇:有机肥标准存漏洞渐成行业发展痛点
下一篇:中国现代农化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