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控两减”?是控制农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
在“一控两减”各项措施中,具有节水、抗旱、生态环保等优势的水肥一体化当前已经由设施走向大田、由经济作物走向粮食作物、由西北干旱区走向全国,节水、节肥效果突出。根据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经验,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是节约用水、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中国的水肥一体化必将在“一控两减”中唱主角。这是记者从8月初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一控两减”高层论坛暨水肥一体化系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得到的信息。
“一控两减”利国利民
农业部种植业司耕地肥料处副处长仲鹭勍表示,“一控两减”意义深刻,有助于聚合企业、媒体和政府的力量共同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特别是农业“一控两减”工作的开展。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指出,近年来,中国粮食连年增长,但是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却在不断加大,尤其是中国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压力。近些年来尽管中国农业用水、用药、用肥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水资源的节约,特别是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承载了社会各方面越来越重的压力,农民背负严重节本增收的压力,“一控两减”势在必行。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在会上也表示,作为“一控两减”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化肥农药“零增长”意义重大,利国利民。顾宗勤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肥料生产和消费国,但化肥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变化,一来中国肥料品种仍以固体肥为主,品种单一,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效肥料滞后,不能满足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机械化施肥、水肥一体化施肥的新要求,加上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化肥施用普遍存在过量使用、不科学使用、肥料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一控两减”的实施对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指引性明确。
中国粮食连续“十二”连增,是靠长期大水、大肥、大药投入基础上取得的,随着农业部“一控两减”政策的提出,化肥、农药零增长的实施,以往农业长期粗放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为了贯彻国家化肥农药减施的战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与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决定在新产品研发、科学施肥用药标准制定、市场建设人员交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国家‘一控两减’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农业、水利和化肥与农药行业的协同配合和长期努力。
更多化肥信息关注中国化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