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引导农民用好肥好药好膜
2015-09-23   来源:   

   编者按 

  化肥、农药和农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为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由于长期掠夺性经营,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已经濒临上限。不合理施肥,高残留、剧毒农药,农膜滥用等造成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如何破局,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国家农发办共同启动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的创建与推广工作。 
  作为国家提供为农服务的中坚力量,中农集团力争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先行者。中农集团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有机肥生产推广、低残留农药生产推广、高标准农膜推广使用和残旧农膜回收利用)自2014年下半年实施以来,在全国各地均取得不俗成绩。记者来到河南省汝南县和内蒙古赤峰市,针对以上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走访。 
  有机肥—— 
  土壤质量明显变好,农民受益颇多 
  今年,王秀琴在村里的个人威望大大提升,这源自她将好的肥料引荐给了全村百姓。 
  家在汝南县东官庄镇大湾村的她,是村里的会计。一年前,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有机肥推广项目负责人姜新伟找到了她,为他们带来了高标准的有机肥。也正是这个项目,给老百姓送来了真真正正的实惠。 
  “花生茎秆粗壮,叶子绿的发亮,结果数量多且均匀饱满。”王秀琴高兴地说。 
  姜新伟告诉记者,农民购买公司推广的有机肥料,可获得补贴40%,综合考虑化肥使用量逐步减少,农民每亩地可减少开支50-60元。 
  农民最关心收成,但该项目特聘专家张学礼更在意农民施用有机肥后,当地土壤状况的改变。他介绍说,从显性效果来看,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土质疏松,蓄水能力足。从具体数据上来看,通过上半年测产和测土数据表明,2015年农民使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有机质较去年可提高1.5%-2.8%,土壤投入产出平均较上年有望提高7.8%,土壤pH值趋向于恢复至中性或偏弱酸性,从而有效改善当地的土壤生态条件,这为改善作物品质和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施用有机肥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姜新伟看来,该项目能够取得当下的成果,主要源自一套全新的推广模式。他们利用县级专业合作社、乡级农业服务中心和村委的优势,为有机肥推广打开突破口。“村委在当地百姓中的威望很高,也最熟悉老百姓的需求,他们为产品代言,更具有说服力。”姜新伟说。 
  除了汝南县,该项目还在山东省沂南县和临邑县、湖北省公安县进行试点推广。通过建设示范田、宣传推广、赠肥促销等多种手段,直接推广有机肥57394吨。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培养农民的用肥习惯,以及提升土壤有机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残留农药—— 
  环保又增收,优质服务受百姓追捧 
  封兆勇的“黑A”车牌照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这个小县城里十分扎眼。这位来自黑龙江省的汉子,在这里虽然仅生活了一年,却已经能够轻松地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作为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低残留汝南项目负责人,他因为低残留农药项目来到这里,也因为低残留农药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追捧。 
  “老弟,明年说啥也得给我多分点货,要不然老百姓又要堵我的门了。” 
  说这话的人是胡猛——汝南县王岗镇低残留农药服务试点项目网点负责人。胡猛口中的“货”,是该公司主推的低残留农药产品。为了提升购药积极性,建立科学用药的服务体系,农民在购买中农立华的低残留农药时,可获得40%的现金补贴,同时免费享受农技培训。 
  “因为长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当地土壤状况堪忧。”当地农业局业务股股长、植保站高级农艺师刘金象告诉记者。 
  在刘金象看来,大力推广低残留农药,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对项目地区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同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据悉,中农立华已在汝南县开辟46家服务网点,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销售网络。 
  胡中秋是汝南县王岗乡何岗村的村民,当他看到“黑A”车牌下乡推广时,他就立即围上询问施药技术。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今年种了40亩花生的他,只有30亩地用到了低残留农药。他告诉记者,用过的花生叶子茂密,黑斑病大大减少,明显比没用的长势要好。看见中农集团总部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胡中秋赶紧握住他的双手,低声请求务必向封兆勇“说说情”,来年能多分点好农药。 
  除了低残留农药产品本身,药械喷施服务也是该项目的一大特色。封兆勇告诉记者,汝南县目前已经采购药械73台。同时,老百姓若使用中农立华主推的低残留农药,在打药费用支出上享受40%的补贴。不仅如此,老百姓普遍反映,使用中农立华的药械作业,下水匀、喷雾好、不漏喷,可以实现病虫害防治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满足越来越高的环保和节水要求。 
  汝南县项目试点只是中农立华承担该项目的一个缩影。据中农集团总部项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中农立华承担的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试点项目试点地区为5个,分别为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沂市沂南县,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枝江市。各试点项目均于2014年9月启动,截至2015年8月共完成投资5061万元,低残留农药施药服务面积108万亩·次,药械采购922台,农药采购157.1吨,试验田建设2010亩,农技培训、田间指导以及推介会等各类推广活动1800余场,张贴、悬挂、发放宣传物料若干份。 
  高标准农膜—— 
  向“白色污染”说不,零利润也继续 
  当下,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猴头沟的田地里,种植的土豆已经收获完毕。曾经为丰收做出巨大贡献的白色地膜,被随意丢弃在耕地上。中农集团通用化工有限公司高标准农膜推广使用和残旧农膜回收利用赤峰项目试点负责人叶利锋试图将其捡起,无奈地膜材质太薄,只好作罢。更令他担忧的是,一个月后,这些“白色垃圾”会被农民直接翻耕到土地里,伴随着下一季的耕种。 
  “目前我国每年还有约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膜率达40%。当一亩地土壤含残膜达3.9公斤时,农作物可减产11%~23%。”他说,这正是实施高标准农膜推广使用和残旧农膜回收利用项目试点的意义所在。 
  中农通用与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组成内蒙古中农通用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承担高标准农膜推广使用和残旧农膜回收利用试点项目。项目主要采购销售0.008毫米厚高标准地膜,同时回收农民残旧农膜并对此再加工实现循环利用。 
  赤峰市猴头沟村民徐晓明对这个项目十分支持,因为他在残旧农膜上吃了大亏。今年播种玉米时,他有一垄地出苗率明显低于其他。后来他发现,很多种子搁浅到残旧农膜上,不能正常起芽,导致死苗现象。他深有感触地说:“农膜是自己往年翻到土壤里去的,怨不得别人。以后再也不能干这事儿了。” 
  刘国利是猴头沟残旧农膜回收站的负责人。他切身感受到了当地农民对此项目的支持。“近年来老百姓也感受到了农膜污染的危害。该项目为农民提供了动力。”现在,很多村民在农闲时,都会前往田地里,将残旧农膜捡拾起来。“自己的土地自己最爱惜,再不下力气治理污染,我们的土地就真的废了。”刘国利说。 
  叶利锋介绍,农民收集残旧农膜,并送至指定回收网点,每公斤可获得补贴5元钱。同时,在收集农膜数量的基础上,当老百姓购买此项目推广的高标准农膜时,每公斤可再获得3.5元补贴。目前,试点项目已经在当地建立了10个回收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事实上,该项目的公益色彩浓厚。“目前,回收的超薄地膜由于地膜本身质量问题,导致循环再利用非常困难,这对企业而言几乎没有利润。在企业利润和为农服务的权衡上,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将尽全力克服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叶利锋告诉记者。 
  据悉,目前,赤峰地区已销售高标准农膜650吨,完成度100%;回收废旧农膜521.41吨,完成度80%;废旧农膜再生处理完成200吨。 
  “项目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果,但是我仍然能看到很多的劣质农膜被铺在地上,很多残旧农膜被翻到土地下面,要彻底改变现状,还需要下很大力气。”叶利锋,这位来自浙江的小伙子,站在内蒙古赤峰的田间地头,指着面前大片的田地对记者说到。 
  记者手记 
  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中农” 
  采访过程中,记者被中农集团为改变中国农业现状所做的种种努力和克服诸多困难的决心所折服。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国家农发办共同启动,中农集团勇当先锋,其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担当和公益性,对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也让中农集团这一品牌更具魅力。中农集团虽然在这条道路上走的异常艰难,但是每一步都非常有意义。 
  此时,我们需要更多的“中农集团”站起来,敢于向困难宣战,敢于向落后的生产力挑战,以转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当然,要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仅仅依靠“中农”的力量还略显单薄,需要更多涉农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媒体等形成合力,为他们清除前行道路上的障碍,共同努力。 
  有了社会各界的行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相信中农集团不会感到孤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73601-1.html

标签:化肥 行业资讯 农民 引导 生产方式 农业 转变

上一篇:农业4.0时代农资如何应对挑战?
下一篇:生物肥的昨天 今天 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