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纵观着期间,国产钾肥产能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国钾肥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十三五”时期,钾肥行业既要抓住机遇,引导业内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还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让钾肥行业在“十三五”时期走得更稳更好。
加强政策统筹规划
近年来,钾盐行业的外部政策逐渐收紧,例如新疆大幅度上调资源税、新环保法实施、铁路运费上涨及增值税优惠政策退出等等,这些政策变化对钾肥行业的影响较大。
资源税方面,2014年5月新疆成品钾盐资源税由之前的135元/吨调整为400元/吨,骤然增加的资源税企业必然想方设法向下游转嫁,这对持续低迷的国内钾肥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为提高国内钾盐资源有效利用及钾肥市场的平稳有序,建议国家对资源型钾肥企业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增值税方面,恢复增值税将导致低品位深层卤水及难溶性钾资源开发企业的研发成本增高,前期投入“打折”,进一步开发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同时还会提高国内钾肥价格,使钾肥充分市场化进程将受挫。建议国家在钾肥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大背景下,充分考虑我国钾盐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在税率上不宜太高。同时,在进口环节征收增值税,保证国内外企业公平竞争。
铁路运费上涨也将会压缩钾肥企业的销售半径。国产钾肥产能60%以上位于青海和新疆,产品运输距离长,铁路运费连年上涨给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以国投罗钾公司为例,仅2015年铁路运费就要多支出近8500万元。目前国内钾盐资源稀缺且主要分布在西北,我国南方土壤普遍缺钾,国内土壤缺钾面积已达4.5亿亩,建议国家充分考虑农业对钾肥的需求,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钾肥行业加大扶持力度。
出口政策方面,2014年12月中旬,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15年关税实施方案》,对化肥旺季出口关税进一步放松,并取消尿素、磷铵等化肥出口淡旺季划分。可以预见,随着氮磷肥关税政策的放开,国产钾肥的出口政策调整预计很快也会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