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农资流通体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模式,但互联网来了,原有的传统模式逐渐被改变着,从农资上网到电商进村,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传统农资渠道、思维、物流、服务。本期将从关键时刻、关键模式、关键人物这三个角度对电商发展进行总结,电商之路远远没有停止,我们也希望农资流通的改革继续成功。
关键时刻:软硬基础已落地,只欠东风
农村上网的硬件问题已经不再是电商发展的障碍,互联网的覆盖率也在不断的提升。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就上网资费问题进行调查,未来上网的费用会越来越低。今年2月份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电商平台的物流建设也飞速的发展着,遂昌的“赶街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城市居民前一天在赶街网下单,第二天就可以收到新鲜的土特产、农产品;农民在“赶街”网点现场由工作人员帮助下单,就能淘到城市人生活的产品。物流问题无疑是农村电商的又一个核心点,现在农资、农产品、工业品的农村物流在县、镇、村已经初具规模和体系,而今后农资电商的物流除了快捷外,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产品的质量、服务的水平。用户的体验在农资电商发展中非常重要,物流便捷、价格便宜的背后更需要农化服务的落地与实施,而这恰恰是农村现有经销商网点固有的优势。
在涉足农资电商的平台中,用户反馈中不乏“支付困难”、“服务不同步”、“无贷款赊销”等问题,可是短短半年的时间,不少平台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对农资行业电商的质疑逐渐变为了接受。这一转变从表象上看是改变了传统农资销售格局、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农户改变了购买方式。但是本质却是一种消费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渗透、改变。这就是电商发展的软件基础,细想想,电商的来临让农民改变了几十年来的购买习惯,也让城市对接农村变得快捷,物流变得高效、城乡之间的生活差距逐渐缩小,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农村电商正是基于这样开放的心态,在互联网的辅助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创业者看好了农村这片蓝海。
关键模式:互联网+传统农资就是O2O
互联网的优势很明显,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还有思维上的革新,农资电商和传统渠道相比有众多优势,但仅依靠互联网的优势尚不能够完成农资电商这件大事。农资行业有着其特殊性,农户对价格敏感、对种植技术的需求以及产品渠道非常复杂,不是某一家企业或者电商平台可以独立解决。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农资渠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农村建立起比较成熟的销售与服务体系。农资电商产品的销售、农化服务的落地都离不开传统渠道的支持。所以农资电商不是线下到线上的转变,而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眼下互联网企业涉足农资电商,虽然在试水阶段,但是动作之快、影响力之大不禁让人惊讶。目前互联网企业离不开传统渠道,农化服务、物流体系依赖传统渠道无疑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的。对于农资企业来说,细化自己的渠道,让互联网主动找传统农资嫁接,双方整合为一套体系是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选择。否则互联网电商一旦完成渠道体系的构建,对还在固守传统的农资流通商来说才是真正的噩梦。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沈云昌预测,未来农资电商格局将呈现电商寡头化、服务远程化、行业细分化和仓储集中化四大趋势。面对农资终端的不断下沉,如果现有经销商能将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和平台服务整合一体化,将在电商时代脱颖而出。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有一个良好的线上交易平台,同时也需要完善的线下配送和指导系统,对于第三方平台,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将影响平台的信誉度。农资电子商务的发展,会把农资相关产业的功能进一步细化、强化,农资电商的发展不是要取消谁,关键看如何给自己重新定位,把自己的专长突现出来,分工合作,实现多赢。所以,互联网不是神话,更像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给了关云长就能横扫千军,所以传统农资人的传奇既在于互联网工具的使用,更在于自身能量的积累与释放。
原来以为农资电商就是把线下卖货变成网上卖货,然而目前电商带来的是对传统渠道的优化,而不是取代。只有将传统渠道做得更细、服务更好,电商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商没有改变农资销售的本质,而是模式上的创新。农资电商未来发展的重点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其实重点还应该放在线下。因为电商可以作为进入农业切入口,但是光进入不够,关键在于怎样利用好渠道、建好渠道。线下渠道包括农资物流体系、服务体系、金融体系,甚至包括农民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这这场变革中,没有什么模式是对的,什么模式是成功的,对于广大农资人来说,互联网符号给予农资的意义不仅仅是“网购”这么简单。在电商中,农村是一个末梢市场,在流通网络中处于最末端。农村的市场又很大,其中每个产品都有各自的营销方式。单个的农资企业很难将农民拉入电商之中,而需要个企业之间,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各自发挥自己的强项,激活这片未知的市场,共享电商的价值。
关键人物:农资新生态圈的标签
互联网从来不缺优势、不缺资本,更不缺风云人物。当“互联网+农资”的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不仅看到了变革的开始,更是看到了很多关键人物站在行业风口上推波助澜。
在政策方面,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农资圈为之振奋,进而“互联网+农资”就一步步落地实施了,对于传统农资来说,有了互联网的助推,农资销售也另辟蹊径,各种力量都活跃起来。日前,为落实李克强总理指示,工信部提出将加快“提网速、降资费”进程,推动相关企业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而商务部在不久前也表示将启动电子商务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交易通过电商完成,越来越多的农民“务农”用上了互联网。用户更年轻、手机网购比例更高,农村有更庞大的互联网经济潜力。
在互联网方面,马云更是喊出: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3-5年内投入100亿元发展千县万村计划。即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带动农村创业机会,让“淘宝村”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同样,京东也在4-6级市场中设立服务配送点,预计年内开业数目将超过500家。2014年6月起,京东、阿里、苏宁等电商巨头集体进入农村“刷墙”,互联网大佬已蓄势待发。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陈绍鹏认识到,互联网与农资的结合将为中国的农资流通和农业科技下乡带来重大革命。
在农资业界,中农集团公司董事长杨建平冷静地指出,农资电商具备三方面的特殊性:一是消费人群的特殊性;二是消费习惯、消费体验的特殊性;三是物流配送的特殊性。杨建平认为,目前农资电商没有成熟的可以照搬的路,如果找不到解决上述三个特殊性的方法,电商之路就走不长远。其实电商不仅是一个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是一个捕捉用户需求、与用户互动的社区平台。未来要涉足农资电商的企业应该把握好“模式+服务”的特点,将农资行业的特点融入到电商的形式中,加以优化。云农场董事长王书平则表示,联想涉足农业标志着农业正经历一场空前的发展机遇,从简便机械化的2.0时代,到智能化、精准化、订制化为标志的农业3.0时代。从刘强东、马云的“刷墙”,到传统农资企业自建电商平台,农资电商的热潮远远没有结束,但是电商说到底只是一个工具,它并没有改变农资销售的本质,那就是质量与服务并行。农资行业供大于求,这种情况下,生产企业一定有一部分会退出,流通企业也是如此,而剩下来的这部分和电商结合起来会把这个活干得更好。浙江中农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裘进表示,马云把传统渠道打败的同时,他也在成为传统渠道,向传统渠道靠近,互联网的精髓就在于颠覆传统,无时不刻都在创新,设置只有不安分才能获得更加精彩。
农资电商从萌芽期到发展期,已经经过了层层的裂变,将农资从线下转到线上,体现的不仅仅是农产品、农资产品的价值,更多的是一种社会价值。这项事业不是3-5年的商业行为,而是要形成一种长期的、持久的影响。它的社会价值要远远大于价格本身,改变的可能是一种长久以来的习惯,是农资营销的革命。提供给农民的不仅仅是物美价廉的产品,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消费理念,一种便捷、优质的生活方式。客观的说,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个农资人的责任,所有人都会成为这次变革的关键人物,前方的路并非艰辛,只是需要我们农资人走得更快些!快些!再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