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球央行年会刚落下帷幕,而本周全球多家央行随即也将召开议息会议。然而不要对货币当局抱有太多希望,央行议息会议很大程度上还将无功而返。
事实上,面对着持续恶化的主权债务局势,以及各国经济普遍出现的增长减缓、停滞甚至衰退现象,全球又重回“保增长”的政策轨道,全球央行确实都释放了宽松的信号。但与2008年不同,当前货币刺激的空间和效力越来越小,全球央行货币决策压力越来越大。
首先,一些国家,比如新兴经济体对货币大规模放松有所顾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流动性增长了2.3万亿,全球广义货币供应M 2已接近60万亿美元左右,至今政策刺激的后遗症还在发酵,这使得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既要对增长保持敏感性,也要保持对通胀的警惕。特别是当前全球粮价的飙升以及国际油价的蠢蠢欲动,各国央行货币扩张自然极为谨慎,否则的话,经济没有刺激起来,通胀很可能又会卷土重来,到那时情况则更加糟糕。
其次,货币刺激的空间和效力越来越小。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从2007年8月起,美联储先后10次大规模降息,联邦利率从5.25%降到0至0.25%的目标区间,12次降低贴现率累计575个基点至0.5%;欧央行先后7次降低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累计325个基点至1.00%;日本央行两度降息累计40个基点至0.1%;英格兰央行9次降息累计525个基点至历史最低0.5%水平。
目前,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刺激几乎用到极致。事实上,美联储早就走上了财政货币化的道路,美联储分别于2009年3月和2010年8月实施了两轮Q E,致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急速扩张,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近三倍,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高能基础货币,银行现金在全部资产中的占比从历史平均的3.2%上升到10%左右,美国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货币乘数缺乏显著改善,更广义的货币总量如M 1、M 2的增长率要远低于基础货币增速,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向市场投入再多流动性,也无法恢复市场化供给的真正原因。
欧洲方面,两轮LTRO (长期再融资操作)后,欧洲银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达到了3.2万亿欧元,而欧洲经济还在恶化,原因很简单:LTRO的贷款利息是1%,欧洲央行的隔夜存款利息是0.25%,银行宁可亏钱存欧洲央行,也不愿意放贷。银行更倾向于储备资金以应付巨额债务到期,或是直接回购即将到期的银行债券,而不会大规模用从LTRO获得的资金介入资本市场或是放贷给实体经济。
事实上,全球央行自身资产负债表风险也在不断上升。在财政受限的情况下,政府把“球”踢给央行,各国央行也通过扩张自身资产负债表来化解危机,从而走上了模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边界的道路,然而现在这种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占全球G DP的30%,是十年前的两倍。随着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递减,以及此项政策能否发挥效用的不确定性增强,超宽松政策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可能已经大于其积极效用。
综合以上分析,即便各国央行有意实施大规模刺激,像2008年如此力度和规模的“宽松”也难以实现,货币政策刺激的门槛会越来越高,此次全球央行议息会议恐怕会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