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农业节水达到41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储水量。而针对小麦等粮食作物,草莓、花卉、苹果等经济作物,微喷施肥、膜下滴灌施肥和环绕式滴灌施肥等不同技术模式的应用,墒情自动监测、化学抗旱抗逆、滴灌施肥技术服务点、膜面集雨高效利用等配套技术和工作全面开花,北京市水肥一体化项目节水、节肥、增收、增效效果明显。
天上之水,集起来循环使用
“节水先从自然降雨做起。天降之水不能浪费,收集后统一供园区作物种植使用或用于园区绿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节水室主任周继华对记者说。
作为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的国际观光展示园区,北京天润园草莓新品种示范基地向参观者展示草莓立体栽培、滴灌施肥、膜面集雨利用、土壤消毒与病虫害综合防治、太阳风加温技术等10项草莓种植管理技术。10月23日,记者走进示范基地,从地表上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园区地下却是相连的集雨通道,整个园区就是一个大型的集雨设施。据示范基地负责人介绍,在设施农业园区,保护地膜面具有容易产生径流、收集雨水效果好的特点,通过集流槽、沉淀池和地下集雨窖等蓄集雨水,再通过提水设施和过滤系统将集雨窖中的雨水输送到温室,通过微灌系统滴灌施肥,就能实现水肥高效利用。
2008年,示范基地开始进行膜面集雨高效利用技术示范,修建大型集雨窖1000方,主要收集园区硬化路面及27个日光温室的雨水,每年雨水收集量超过1300立方米,并通过回灌系统进行高效利用。该技术模式为“膜面集雨+地窖蓄水+微灌施肥”,形成以集(蓄)、微灌、施肥为一体的集雨高效利用技术。
园区负责人说:“这套集雨高效利用技术已经运行4年了。4年来,集雨窖累计收集雨水5200多立方米,全部用于温室回灌和园区绿化。尤其是今年‘7·21’特大暴雨中,集雨窖发挥了较好的泄洪调蓄功能,集雨窖集满后,从溢水口直接排出园区外,避免了园区内涝。”
技术集成,作物水肥管理全程控
在顺义区赵全营镇豹房村的小麦节水示范基地,冬小麦已经出苗,绿油油的麦苗覆盖在地面上。据周继华介绍,小麦节水示范基地占地185亩,全部采用微喷施肥。微喷施肥系统由灌溉水源、输水管网、微喷带、过滤器和施肥装置等组成。井房安装3寸离心加网式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沙粒及杂物;在过滤器前加装注肥泵,实现水肥一体。据统计,麦微喷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平均每亩灌水190立方米,每亩产量481公斤。对比来看,微喷施肥比畦灌每亩节水43立方米,每亩增产54公斤。
引起记者注意的是麦田里的一个设施。“这是一个墒情监测标准站,便于及时掌握第一手墒情信息。”周继华说,墒情监测标准站由土壤水分、温度,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雨量计量器、太阳能供电单元、数据自动采集模块和远程无线传输模块等组成,其中土壤水分(温度)实时测定系统可以监测土层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监测站可以自动采集、存储和远程传输实时信息。根据这些资料对土壤墒情进行分析和预测,指导科学灌溉。
推广技术“落地”,多服务渠道是关键
目前,草莓生产中普遍应用滴灌施肥或微喷施肥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针对生产中存在的滴灌设施零配件供应网点缺乏、滴灌设施维修困难、滴灌用肥质量参差不齐、灌溉施肥制度不明确、水肥用量大等问题,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依托鑫城缘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昌平区兴寿镇建立了“滴灌施肥技术服务点”,围绕当地的优势产业——草莓,提供灌溉施肥产品、技术培训指导、优质种苗等全方位服务。
鑫城缘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维国介绍,合作社建有草莓种苗繁育大棚90栋,采用避雨栽培,应用滴灌施肥技术进行育苗,优惠提供给社员。应用滴灌施肥技术后,草莓种苗品质优良,定植成活率达85%以上,病虫害几乎没有发生。与传统露地育苗相比,亩均节水210立方米、节肥18公斤、省工8个,亩均增加种苗2000余株,亩均节本增收3000多元。
合作社不仅为社员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而且技术服务点还提供质优价廉的滴灌设施零配件和滴灌专用肥。服务点销售包括滴灌带(管)、堵头、旁通、压差施肥罐、网式过滤器等各种滴灌设施零配件20多种,适合草莓不同生育期、不同养分配比的滴灌专用肥5种。通过项目补贴、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价格,较市场价便宜20%以上。通过农资连锁店的形式销售滴灌零配件和肥料,不仅方便了农户购买,更为农户提供全面而具体的技术指导。
昌平区农技服务中心主任王崇旺介绍,该中心以技术服务站为依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田间学校为纽带,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搭建农户与技术人员、农户之间的交流平台。首先,该中心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在技术服务点安装了滴灌施肥技术的小型演示装置,制作了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介绍展板,提供滴灌施肥手册、技术明白纸等技术资料,技术人员定期到现场指导。其次,该中心还开展滴灌施肥技术应用示范,安排了不同类型的灌溉施肥设施、草莓滴灌施肥下适宜水肥用量、不同水溶肥应用效果等示范,定期组织观摩,给农户提供直观的效果对比。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介绍说:“今年,全国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首次突破了3000万亩。在技术应用上,不仅仅节水,更加注重肥料的精细化管理。”
陈生斗说:“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水肥一体化实际上是管道灌溉施肥,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水肥一体化。为适应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水肥管理技术的深化,我们提出广义水肥一体化的概念,即对农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全面提升水肥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广义的水肥一体化,将根据降水、灌溉、土壤墒情等农田水分状况和用水方式,综合考虑作物水肥需求等因素,科学制订农田水分和养分管理方案,不仅适用于灌溉区,也适用于旱作区和水田区,在全国范围内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