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6月18日电(张琦 张纪峰 孙兆河)“哒哒.....”6月17日一大早,一辆卡车开进了山东沂源县鲁村镇下土城村一处打麦场里,接着,下来三个人对着一位扬麦场的大爷呼喊起来:“大爷,您的麦秸卖不卖?”
“卖、卖!钱少了可不行呢。”董大爷一面掏着香烟,一面笑嘻嘻迎了上去。原来,是养殖大户来专门收购麦秸了,他们准备把秸秆粉碎加工喂养畜禽。
为何原先被人们废弃或焚烧的麦秸成了沂源农民的“香饽饽”?
“养殖户收购、植物反应堆利用、果园铺盖保湿等不同方式的利用都少不了这‘宝贝’,俺村的麦秸被早早‘订购’了呢。”董大爷说。
如今,该镇1.6万亩麦秸实现了综合利用,使人们不再焚烧秸秆,天空更蓝了,村庄更美了,从而实现了“麦秸综合利用,地肥天蓝”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该镇按照“产业发展循环生态化、农业生产环境清洁化”的原则,大力推广食用菌种植和秸秆加工等项技术,打造生态产业循环链,使每年村里的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秸秆得到综合利用,不仅培植了资源利用,还优化了生态环境。
在打造生态产业循环链中,秸秆让牛羊猪“过腹还田”,更是其中一个新亮点。在每年小麦、玉米等作物收获季节,该镇引导养殖户积极推广秸秆青贮和粉碎技术,将小麦、玉米、花生、地瓜、豆类等秸秆进行青贮或加工成饲料,让全镇的60万头(只)畜禽吃上了“营养大餐”。畜禽所生产的粪便又是非常好的肥料,一些有机山庄或果园大户、蔬菜大户都争先抢购这样的肥料,全部用于种庄稼,回归于农田。
“小秸秆用处多,这宝贝不浪费……”一到小麦、玉米收获季节,这句话成为该县农民的口头禅。
目前,该县3.4万亩麦秸的综合利用正引发一场“裂变”式的美丽变革,不仅实现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目标,还使农民收益明显提高,真正把秸秆“变废为宝”,形成了“种植-养殖良-生态”良性循环互动格局,促进了
“青贮—养磨菇—喂牛—沼气—有机肥”的良性循环。这场变革带来的不仅是传统种植、养殖方式的升级,
更推动了全县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的发展,还有农民解放思想后经营理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