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四川广元:山地现代农业的“利州探索”
2013-10-18   来源:中国新型肥料网   

    利州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广元城市腹心,城市化率达76.1%,农民人均耕地仅半亩,且70%属山地类。

  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与耕地资源短缺的劣势交汇,却催生出利州山地农业的丰硕成果。2012年,利州区被认定为“全省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重点培育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规划的580个蔬菜强县之一。

  该区山地农业转型升级的秘诀是什么?“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走‘农业服务城市,城市富裕农村’的城郊型都市农业之路。”区委书记赵文峤一语中的。

  园村相融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1015日,记者走进利州,处处能感受到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的强劲脉搏:大荣木本油料产业园橄榄葱茏,工农万亩核桃产业园连带成片,城郊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绿意盎然。

  “以前种粮食,一亩地就千把元的收入。现在赶上产业结构调整的好时机,蔬菜卖得俏哦!”正在大棚里忙活的龙潭乡建设村一组村民梁培军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16亩秋延蔬菜,预计仅秋季收入将达到1718万元。

  “依托成片新村建设,发展蔬菜、生猪、核桃、油橄榄、观光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形成‘产村一体、园村相融’的模式”、“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综合改革、合理有序流转土地”……近年来,利州区一系列发展城郊型都市农业的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让更多像梁培军一样的农民告别了靠天吃饭的窘境。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8000元,增长20%以上。

  目前,该区特色产业发展风生水起:龙潭、赤化蔬菜生产示范园区进一步完善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到2014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的比重达到10%以上;以发展优质生猪、肉牛等为主,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正在形成;以工农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核心,核桃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到2016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实现产量47万吨,产值达9.4亿元;油橄榄栽培总面积达到4万亩,油橄榄产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

  新型经营体崛起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鸡、鸭、鱼、猪各归其舍;水果、蔬菜、花卉一应俱全;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在采摘时令蔬菜。在绿树碧水掩映中的龙潭乡元山村,记者目睹了集种养殖与休闲度假立体开发于一体的“怀诚家庭农场”。

  “我一定要做大做好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场CEO!圆我多年的农场梦。”提到自己辛苦打拼的家庭农场,农场主李怀诚调侃道。据介绍,20126月,李怀诚与龙潭乡元山村26户村民签订了16年土地租赁合同,建起了家庭农场。一年来,签约农户人均增收20003000元。

  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来实现现代化管理,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这是利州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的大胆尝试。目前,该区已发展家庭农场43个,累计投入资金4436万元。区、乡财政配套扶持资金累计达到235万元,常年经营收入可达1000余万元,利润400余万元。家庭农场,已成为该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新型经营主体。

  在山地现代农业的探索中,利州区深谙龙头企业更是带动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为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该区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体,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4万户,带动面达71%

  同时,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该区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国”字号绿色食品“利州红栗”、“利州香菇”已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利州,正以矫健的步伐走进城郊型都市农业的春天。到201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万元以上,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2%以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36352-1.html

标签:化肥 行业资讯 探索 四川

上一篇:蔬菜离地价低于保险价 菜农可获赔偿
下一篇:福建首个进出口棉花实验室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