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磷肥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产能产量快速提升 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介绍说:2006年,我国就实现磷肥自给,2007年一举成为世界主要出口大国。到2010年,我国磷肥产量达到1450万吨(折P2O5),从2005~2010年间,中国磷肥产量年均增长28.8%。其中高浓度磷复肥所占比重提高到76.6%,磷肥自给率达到的120%。
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到2009年,磷资源产地滇、黔、川、鄂四个省的磷肥产量已占到磷肥总量的62%。中国磷肥产业已基本实现两个转移:基础性肥料向资源产地转移,各种作物专用肥料向用肥市场转移。2009年,磷酸能力50万吨P2O5以上的企业产量占到磷肥总量的40%,磷酸20万吨/年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产量占总量的60%,行业前十名企业产量之和占磷肥总量近50%。磷酸二铵前五家企业占到全国磷酸二铵总量的52%,前十家之和占到总量的74%;三元复合肥/磷酸一铵企业前十名产量之和分别占其总量的50%和60%;有9家复混(合)肥企业产量超过了100万吨。产业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催生了云天化、瓮福、开磷、宜化、新洋丰、铜化等一批大型磷复肥企业集团,并吸引了中化、中海油、中石化、国投等一批战略投资伙伴以及美盛、阿康等国际肥料业巨头进入行业。
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我国大型磷复肥技术装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磷肥装置的国产化、大型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30万吨磷酸、60万吨磷铵、配套80万吨硫磺制酸装置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同时,以瓮福、云天化、宜化为代表的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和装备世界领先。瓮福利用自主研发的新型捕收剂和反浮选工艺,通过尾矿再选,使资源回收率超过90%;开磷自主研发的利用磷石膏等磷化工全废料自胶凝充填采矿技术,使井下采矿回收率由70%提高到92.6%。加上瓮福等企业氟、碘等磷矿伴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了中国磷矿山的无废害开采。近期,以瓮福为代表的企业又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湿法磷酸净化及高附加值磷酸和磷酸盐产品技术。这些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磷肥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磷肥工业由粗放型单一产品向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转型提供思路和契机。与此同时,瓮福凭借世界领先的磷肥工业技术,开始技术输出,目前在越南、沙特和澳洲都承担了项目。
行业综合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节能环保成效显著 随着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装备的优化,企业各种物耗、能耗不断下降,大型企业基本实现了水的封闭循环和零排放。到2009年,我国二铵全国平均实物电耗93千瓦时,比2000年下降32.6%,矿耗和酸耗分别下降了3.8%。瓮福2009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54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平均综合能耗。云天化国际化工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磷酸消耗硫酸和磷矿(干基,30%P2O5)2009年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9.6%和5.8%,合成氨耗84%入炉焦和综合能耗分别下降4.5%和5%;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在2009年已达到20%。贵州开磷利用磷石膏制成高强度、耐水承重的全息磷石膏砖获得成功,荣获2009年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一等奖。瓮福的磷石膏利用率已达到了60%左右。
资源保障度大幅提升,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磷复肥生产的四大原料中,我国合成氨、氮肥世界第一,磷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硫、钾资源的自给率也将在近几年内大幅提高,为中国磷复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保障国内供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007年,中国成为世界磷肥出口第一大国,当年实现磷肥净出口209万吨P2O5,占全球贸易量的22%。中国磷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除传统品种外,各种专用肥、BB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水溶性专用肥等应运而生,形成了品种基本齐全的肥料供应体系。高浓度化肥的比例达到70%左右。
产能过剩令人堪忧 过快发展也给中国磷肥工业带来新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到2010年底,磷肥总产能超过2100万吨P2O5,而国内需求仅1200万吨P2O5左右,按80%开工率计算,产能过剩近500万吨P2O5。主要品种DAP/MAP产能过剩50%;三元复肥加工能力约2亿吨,每年实际消费量5000万~6000万吨,有70%的产能闲置。但一些地方仍在大上新项目,投资增幅仍在扩大。预计到2015年磷酸二铵、磷酸一铵产能将分别达到近2000万吨。而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磷肥消费量已进入平台期,平衡供给作物养分及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将抑制基础性肥料使用量的大幅提升,产能过剩的结果必将加剧行业的恶性竞争。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已将“抑制过剩,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十二五”磷肥工业发展的重要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