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化肥淡储遭遇尴尬的“调控不力”局面
2011-03-02   来源:中国化肥网   

    2011年春耕期间,作为国家调控化肥市场重要手段之一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下称淡储)制度,可能会遭遇尴尬的“调控不力”局面。

  化肥存在“全年生产、季节性消费”的矛盾,为了熨平需求高峰及低谷之间的差异、保障春耕用肥供应,从2005年1月起,中国正式建立了淡储制度。目前淡储总规模为1600万吨,国家财政对承储企业收购资金给予利息补贴。

  受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规模有限力度不足、承储企业积极性下降影响储备进度和化肥生产企业开工率降低等因素影响,在今年春耕用肥高峰到来之时,化肥价格波动性增强的趋势明显。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淡储制度在补贴力度、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针对化肥淡储制度进行调整的一系列政策意图已然显现。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于1月31日公布的《关于做好2011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指出:“淡储期间如果部分市场出现库存明显不足或者价格异常上涨等情况,经主管部门同意,可将淡储化肥提前投放市场,平抑市场价格。”这实际上已经给淡储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灵活运营空间。

  据悉,2010年年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即着手修订《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据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此次修订的文稿已经大体成文,去年底发改委已经召集承储企业对修订征求了意见,今年内有望公布。

  淡储冷清

  2005年,国家开始建立化肥淡储制度的基础是:化肥全年生产,季节消费,旺季时间短而淡季时间长。与此同时,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大多数分布在西南、西北农业经济欠发达地区,而用肥大省又分布在华东、华北、中南地区,加之国内铁路运输紧张。因此,想要满足旺季供应,必须提前做好储备。

  据2010年10月公布的“2010/2011年度淡储招标”结果显示,共有72家企业中标,其中生产企业32家,生产和流通企业联合中标有12家。本年度补贴时间为七个月,增加补贴金1.5亿元。

  目前来看,企业承储积极性下降比较明显。据业内人士介绍,导致此局面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

  2010年上半年,因为异常天气影响导致春耕面积减少,国内需求减弱,二铵、尿素市场成本倒挂现象凸显,导致了承储企业从2005年开始实行淡储以来的首次亏损。据相关数据显示,淡储企业的整体亏损总额可能超过20亿元。

  “农资流通行业是一个极其微利的行业,其纯利润率只有大约0.9%、不到1%的水平。”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杨建平告诉《财经》记者。根据《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规定,化肥淡储“遵循企业储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原则”。

  国家财政仅仅补助的是采购资金的利息,而大量的仓储费用、运输费用,都是由承储企业自己承担,因此往往只有规模大的经销商才可能通过规模效益获得利润。去年较大规模的亏损,让承储企业在今年进行储备时变得小心翼翼。

  去年四季度国际化肥市场价格的走高也分流了国内市场的供应。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全国农资月报》显示,去年12月,尿素出口量为150.6万吨,同比增长200.68%。杨建平回忆称,原来积压在港口、仓库中的化肥,当时“一下子基本出空了”。

  化肥的大规模出口,打破了以往化肥进入冬季后价格出现下滑的规律,导致了国内化肥市场价格的持续性上涨。这一趋势也使得淡储企业在进行收储时有意放缓了速度。

  货币政策趋紧也打压了企业的承储积极性。百川咨询顾问公司化肥行业分析师廉雅洁告诉《财经》记者,据其了解,由于加息预期明显,东北的很多中小型化肥经营企业在经历了去年的亏损之后,进行淡储的积极性并不高。

  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去年承储企业、经销商亏钱的不在少数,但是因为各级压力,“所以今年的投标积极性还是很高”。但如何把“投标”积极性转化为真正的储备积极性,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供应偏紧

  在化肥供给方面,因为拉闸限电、限气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化肥生产企业的开工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也是可能导致今年春耕期间化肥供应出现相对短缺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做好2011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强调了“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等生产原料供应”等各项措施,但《财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西南、山东等处的多家化肥生产企业,和往年一样,仍然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限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化肥供应的不稳定。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淑兰近日则透露,目前全国氮肥企业的开工率最多只能维持70%。

  “原本企业每年的设备例行检修最多只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可供气的中石油会要求让企业把时间拖长到三个月。”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李晖告诉《财经》记者。而四川泸天化一位负责人则称,因为限气的影响,该企业2010年产能下降了大概30%。这位负责人同时也表示,该企业所承储工作近日已经结束。

  一方面是储备的不足,一方面是供应的紧张,因此湖北农资集团总经理苏泽文近期做出判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今年春耕期间,由于供求矛盾突出,很可能在局部地区内和个别品种上出现阶段性“断档脱销”的现象。

  而对于农民来说,一个突出问题是:化肥等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已经使得种田的比较收益变得越来越低。在打工收益增多、干旱日益加剧的前提下,化肥价格的上涨可能会给粮食生产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价格再涨也要用化肥,但是施肥量可能会大大减少。”河南省滑县农民王贵海告诉《财经》记者。

  储备利弊

  安徽徽商城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观志告诉《财经》记者,化肥淡储的调控主要针对生产和价格两个层面。淡储首先可以让生产企业常年进行生产,保障生产的延续性。其次,淡储可以在价格出现上涨时进行投放,调控价格。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09年初公布的《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宣布取消对化肥价格的限制政策,将化肥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

  这一改革措施意味着,此后国家发改委将不能够再对化肥价格随意进行限制涨价等干预措施。从调控手段上来说,除了调整进出口关税,国家对于化肥行业进行调控的主要抓手就是淡储。

  与国家储备不同,化肥商业淡储并非刚性,不是为了满足供应而不计成本将实物进行储备,因此国家的投入会少一些。“淡储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以有限的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杨建平称,商业淡储可以通过减轻企业利息压力的方式,调动企业淡储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旺季化肥市场的充足供应。

  因为是企业参与承储,所以在面对市场行情时会显得更加敏感。什么时候进、一次进多少,等等,企业拥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而由国家来进行储备,不可避免会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僵化。

  淡储制度赢得了不少掌声,亦遭遇了不少非议。

  在具体的执行中,业界普遍认为大的问题是因为规模数量有限,化肥的淡储作用还是有一定局限性。据资料显示,我国春季用肥总量在2600万至 3300万吨(折纯),而全年的化肥用量大概是4600万吨(折纯)。相比之下,化肥淡储全年1600万吨(实物吨)的总量,存在较大缺口。

  现在农村反季节种植的面积在逐年扩大,从总体而言,农业用肥的季节性差异已经在逐渐趋于弱化。廉雅洁则更加直接地指出,淡储的调控效果并不明显,如果为解决所谓的淡季化肥销路不畅,通过增加淡季出口就可以了。

  但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市场分析人员也指出,如果增加淡季出口,则会砸落国际市场行情,出口理想未必能实现。

  此外,淡储面临监管力度偏弱的问题。“有的企业会在检查组来时,把本来是作为满足订单而生产出来的化肥充作储备化肥,当检查组走后,就将其发货了。其实库里是没有化肥的。”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化肥行业分析师徐洪志称。

  而从调控农资价格的角度上来看,淡储的作用亦存在不足。据2010年3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化肥农药行业管理确保生产供应工作的通知》指出,目前化肥行业的问题是:产能趋于过剩、产业集中度低、钾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假劣农资案件时有发生。在业内人士看来,淡储制度并不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

  以钾肥为例,中国是世界钾肥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消费约800万吨,目前约50%需要进口。在国际市场价格升高的前提下,国内化肥只能随行就市提高售价。淡储是商业性质,其趋利本质会让承储单位高价售出以获得利润。

  调控拿捏

  2010年6月,针对淡储企业出现较大规模亏损,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淡储在实行多年以后,有必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将其改进完善。

  据悉,发改委已经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将在近期对政策进行全面的修订,以求淡储政策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

  一位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这个修订草案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初稿。在2010年11月左右,发改委曾经把承储企业集中到一起开过座谈会,就初稿征求了意见。

  在此次座谈会上,企业希望淡储的考核方式能够有所改变。过往淡储以三年为基数,承储企业再次中标之后,要求承储的量会再次加大。而因为各地区的土地资源结构有限、种植结构变化也不大,在经销商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承储企业可能难以承受更高的任务。

  企业还纷纷要求国家应该对仓储的费用进行补贴。据这位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淡储条例修订后可能的改进是:淡储的仓储费用不给补贴,但是对于仓储费用的利息部分,会给予补贴。

  “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概每年就2000万元。虽然少,但也是一种姿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

  事实上,在《关于做好2011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中已经可以看出政策进行调整的迹象,“淡储期间如果部分市场出现库存明显不足或者价格异常上涨等情况,经主管部门同意,可将淡储化肥提前投放市场,平抑市场价格。”

  业内人士指出,将放货期提前,可以保证淡储化肥在关键的销售时期之内达到销售终端。

  除了将淡储制度进一步完善,建议建立“化肥国家储备”制度作为替代性方案的呼声亦时有耳闻。

  早在2008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就曾提交过一份建立化肥国家储备的报告,但之后不了了之。据中投顾问有限公司化肥行业分析师常轶智分析,这项政策被否决,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计划经济色彩过分浓厚。

  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决策层面也有意见认为应该有这么一个储备,但是什么时候做、由谁来做,主管部门最终没有定。“尤其是当商业淡储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还需要采用国家储备,显然有着不同的意见。”该知情人士称。

  反对的观点主要认为建立国家储备代价会非常高,且得不偿失。《中国化肥市场改革与发展报告》作者高铁生认为,其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在哪里建库、如何选择代储机构以及人力资源的增加等。

  化肥与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品种非常多而且情况复杂,“氮肥供过于求,不用储备;而钾肥资源国内不足,又无法靠储备解决。”高铁生对《财经》记者说。

  有一种折中观点认为,化肥淡储和国家储备应该同时搞,不应偏废。在商业淡储建立完善的基础之上,应建立一定规模的化肥国家储备,规模不必很大,但是可以用来应对突发天气灾难等极端情况的影响。

  “只有商业而没有国家储备,在遇到极端情形的时候就会有不足。商业储备解决商业的问题,国家储备解决极端的问题,这样才更好。”杨建平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1462-1.html

标签:化肥 国内 局面 调控 尴尬 遭遇

上一篇:宁夏化肥质量合格率达98.7%
下一篇:2011年春季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