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小化肥企业盼享淡储政策
2011-08-09   来源:中国化肥网   

    华北地区用肥旺季将在7月底进入尾声。近日,接连有中小化肥生产和流通企业向记者反映,他们难以享受到国家淡季储备资金的优惠,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度过淡季已力不从心。
  “2005年发布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中要求的条件,我们这些小的化肥生产和流通企业根本就望尘莫及。”朔州兴雁农资采供中心经理石伟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据了解,《办法》规定化肥淡季储备承储企业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注册资金原则上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化肥流通企业近3年年均销售量30万吨以上,化肥生产企业拥有销售网络且近3年年均生产量40万吨以上,淡储区域内近3年年均销售量不少于淡储标的量;具有与化肥淡储规模和区域布局要求相适应的仓储能力等。
  “这几项硬性指标罗列出来,在国内化肥流通企业中,能达到要求的没有多少家了。”石伟说。
  2010年10月公布的2010/2011年度淡储招标结果显示,共有72家企业中标,其中生产企业32家,生产和流通企业联合中标的有12家。
  朔州兴雁农资采供中心是晋北地区最大的一家农资流通企业,年销售化肥近10万吨,在当地已发展连锁配送网点813个,做到了县、镇有网,村有直销点,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
  “即使具备很好的销售系统,我们企业依然是‘触不到碗沿吃不上饭’,根本享受不到淡季储备资金带来的实惠。”石伟告诉记者,现在能够享受到这些政策优惠的主要是中央、省级农资企业,省级以下的农资流通企业根本没有份儿。在2007年以前,化肥企业均是国营,省级以下的流通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同级财政提供担保、利息由同级财政支付等方式,每年还能争取到20万~30万元的淡季储备资金。2007年化肥市场放开,私企也可以经营化肥,国家淡季储备资金就不再支持中小化肥企业了。目前经销商各自为战,化肥骨干品种旺季价格下跌,基层储备企业经营风险愈发加大。
  “目前淡储中还存在一种怪现象,一些拿到淡储资金的企业却不从事淡储活动。国家年年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但从执行上看,这些钱并没有都用到刀刃上。”石伟说。
  化肥是一种连续性生产、季节性销售的特殊商品,只有淡季储备足,才能旺季不脱销。但是由于淡季储备资金不到位,导致区域间化肥供求关系出现不平衡。据朔州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刘玉贵介绍,旺季时化肥资源短期紧缺,也致使一些粗制滥造甚至假冒伪劣的化肥趁机流入农村市场,伤农害农。
  中小化肥生产企业更难享受到淡储资金的实惠。山西金源化肥公司是全省最大的农用碳铵企业之一,年产碳铵近20万吨。该公司总经理李晋山有苦难言:“化肥生产企业淡季缺钱,开工严重不足甚至不能生产,到旺季时却又供不上货。”据李晋山介绍,晋北的用肥淡季将近半年时间,光靠企业自身的资金力量很难“挺过去”。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化肥企业更有积极性搞淡储,更需要淡储资金的支持。
  山西新科工程技术公司研制的盐碱地专用肥已让近百万亩的盐碱地实现了改良,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如果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淡季储备资金,我们就有精力研发更多的高科技盐碱地专用肥品种,让更多的盐碱地披上绿装。”
  石伟认为,化肥淡季储备资金扶持政策不能“一刀切”,应区别对待,加大对基层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应根据上年度化肥销量核定扶持资金多少,让那些有信誉、每年经过审核验收的农资企业肩负起惠农职责,用好每一分淡季储备资金。”石伟说。
  李晋山则强烈建议,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中小化肥企业争取国家淡季储备资金等优惠政策。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中小化肥企业参与淡储,可以有效弥补大型骨干企业淡储指标落实不到位的缺陷。淡储优惠政策不应只以规模挑选企业,而更应重信誉、抓落实,应让中小化肥企业也能够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0889-1.html

标签:化肥 国内 政策 企业 中小

上一篇:化肥生产企业受到两头挤压
下一篇:工信部:下半年化肥要过“三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