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沭农业局刘建文带来一份《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大力推广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的议案,她认为:“种肥同播”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新型化肥缓控释肥的使用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是一项造福农民的新技术,但是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中遇到一些难题,亟待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两会前夕,科技日报记者围绕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新技术在推广应用中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刘建文代表。
化肥消费大国浪费严重
记者: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化肥生产使用情况。
刘建文:我国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化肥功不可没。化肥在农业投入成本构成中占60%,农民每年化肥投入高达3000亿元。因不科学施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目前大部分农民仍然按传统的习惯施肥,造成肥料的淋溶挥发,浪费严重。2011年我国氮肥施用量2400万吨,因肥料利用率低,仅氮肥直接损失约1000万吨,折合人民币约340亿元。
施肥不科学不仅造成了肥料的浪费,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结果显示:面源污染中的最重要的两大指标总氮和总磷的农业源排放分别占57.2%和67.3%。
缓控释肥引领产业革新
记者:缓控释肥作为新型肥料的主要产品,具有肥效利用率高省工省时环境污染少等优势,被称为“21世纪高科技环保肥料”。随着缓控释肥自主创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缓控释肥逐步走入大田,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的科技手段。请您介绍一下缓控释肥应用推广情况。
刘建文:与传统化肥相比,缓控释肥可根据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基本同步释放养分,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由于减少了施肥的数量和次数,可节约劳动力和成本。缓控释肥有效避免氮的挥发磷和钾的流失和固定问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据我了解,200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12省农科院山东农大浙江大学结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开展缓控释肥田间应用效果的试验研究,共涉及113个县,500个田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缓控释肥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平均约24%,作物增产8%—15%。
2008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要求全面做好缓控释肥料试验示范推广工作;2011年首次将缓控释肥列为主推技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经连续四年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国23省25种作物如玉米小麦棉花水稻等作物上开展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上万亩。示范推广结果显示,施用缓控释肥可提高作物产量,平均增幅达10%,氮肥利用提高30%以上,平均每亩增收达120元左右,同时缓控释肥在提高品质防止污染培肥地力等方面比一般肥料有很大的提高。
另外,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利用3年的时间,围绕控释尿素对温室气体排放控释尿素对氨挥发氮淋溶损失和地表径流损失等方面的影响在太湖流域开展了缓控释肥的应用研究工作。研究表明,在减少氮肥施用量的情况下,缓控释肥可减少18%—34%氨挥发,径流氮可减少6%—17%。
“种肥同播”技术助推缓控释肥迅速普及
记者:近年来,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迅速发展,农民对这种新型肥料正逐渐接受。但是,在缓控释肥的使用上,许多农民还存在误区,许多人仍然按照传统办法进行浅施,甚至撒施,影响了肥料效果。“种肥同播”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还可提高缓控释肥的施肥效率,请您简要谈谈“种肥同播”这项新技术。
刘建文:按照农机农艺结合原则,农业部倡导重点推广机械化深施技术。“种肥同播”技术就是要努力改变农民撒施表施浅施等传统落后的施肥方式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作物播种时,设置好种子与肥料之间的有效距离,一次性将种子和缓控释肥施到田地里去。因为是机械化深施技术,解决了农民习惯撒施浅施及对用肥量把握不准问题,大大提高了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因在播种时同时施肥,并减少追肥的次数,所以要求与种子同播的肥料必须是缓释或控释肥,以保障作物整个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
目前,为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国家在加大缓控释肥产业政策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推广深施肥等技术的推广,但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民在产品和技术上使用还缺乏支持与指导。农民希望在施肥过程能享受到省工省时增产高效的技术,政府希望在提高农民粮食产量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谐发展。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符合农业科技发展的客观需求。
记者: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是一项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对农村缺乏青壮劳动力的现状有什么影响?
刘建文: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也要尽快适应这些时代变化的新需求。推行“良种+良肥+良法”的生产方式,使肥料农药农机这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新技术结合起来,发挥更大效率。
目前,缓控释肥价格相对于普通肥料要高一些,农民朋友对肥料价格比较敏感,对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新技术还需要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但是,缓控释肥解决了一次性施肥技术问题,节约劳动成本,能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是儿童和老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的现实问题。
让农技推广尽快跨越“最后一公里”
记者:今年您的议案中对推进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提出什么建议?
刘建文:目前相对于我国整体化肥而言,缓控释肥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不足市场1%。山东省是缓控释肥使用大省,2011年仅占肥料市场的7%,农业科技推广任重艰巨。
缓控释肥以及“种肥同播”技术是农业新技术,政府相关部门十分重视,近年来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目前,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推广工作,生产企业承担起“急先锋”的任务,为了让农业新技术尽快走入田间地头,尽快跨越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可能还需政府研发部门企业等多方合力推动。
我在议案中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缓控释肥补贴政策的做法和国内较为成熟的有机肥补贴机制,对直接购买缓控释肥的农户给予补贴,或是以生态补偿金等形式鼓励农民可提高肥料效率,节约种植成本。
对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进行综合补贴。缓控释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能有效减轻肥料不合理施用对环境的影响,而种肥同播深施技术,降低劳动成本。这种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我国耕种效率。我们可以借鉴现有的新技术新产品综合利用补贴机制,对使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的农户进行综合补贴。
加强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推广。农民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过程较慢,推广难度较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技术推广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的宣传和推动作用,提高广大农民对缓控释肥的认识,对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的认可。
扩大“种肥同播”机械的补贴范围。目前,种肥同播机械已纳入到国家支持项目中,各省也不断扩大补贴范围,但补贴力度还有待提高,在播种旺季时,好多地区还存在“机少户多”,排队播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