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播放的纪录片《人类星球》,以高清的画面、独到的视角将我们安身立命的地球演绎得美轮美奂,原来属于人类的星球如此美丽。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日益强烈地感受到一场环境危机正悄然迫近。本来滋养土地的肥料,如今因为过量施用,正成为污染大地、荼毒江河的元凶之一。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加快提升肥料利用率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日前,在脲铵氮肥的化工行业标准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化工部部长李士忠在谈到肥料技术创新时大声疾呼,我国自然环境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化肥产业不能一味地追求产业规模,提升技术实力,提升肥料利用率才能真正服务好亿万农民,才能留住我们的美好家园。
专家指出,我国化肥对粮食的平均贡献率为46%,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化肥利用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氮肥为例,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利用率约为60%,70-80年代为50%-40%,到90年代则下降到35%左右。而现在,我国的氮肥利用率还徘徊在35%,世界平均氮肥利用率已达到50%。我国化肥产业在实现产能大飞跃的同时,肥料利用率远远落伍。
据了解,生产1吨尿素需要消耗620公斤煤炭、160度电、10吨水,然而1吨尿素施到地里仅有35%被利用,也就是说有600多公斤被浪费。农化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依然缺失。每年农民用于购买化肥的资金达1800亿元,如果化肥利用率提高10%,那么就相当于节约180亿元的费用。
农业大省吉林近30年来粮食产量从200亿斤跃升到500亿斤,其中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的增产作用不容忽视,据统计,1984年吉林省的化肥使用量(折纯)50万吨左右,而到2010年,化肥施用量已经达到了500万吨左右。近些年来,由于对农田的高负荷利用以及化肥、农膜等大量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严重下降。据农业部统计,我国耕地因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渍化、酸化等原因导致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受污染耕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质量较差的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7%;据有关部门对10个省的调查分析,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上世纪90年代初下降35个百分点。
近年来,针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国家在推广测土施肥、发展缓控释新型肥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氮肥、磷肥等基础肥料发展过热的局面依然存在,虽然国家宏观政策已经为化肥产业科学发展指明方向,但是在行业发展惯性作用下,许多企业依然难以刹车。有专家指出,化肥产业或许不会“硬着陆”,但是要规避产业风险、承担社会责任,国家必须出台“硬政策”。
人类的星球只有一个,我们都应该加倍珍惜。化肥产业的目标是造福农业,造福苍生,从根本上讲,这是同一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