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
发病症状:
玉米生长前期很少发病,抽穗后严重,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品种、气候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玉米感病品种的推广是本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在种植感病品种并有一定数量菌源的条件下,发病的轻重则取决于温度和雨量。通常7-8月间平均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地区,适于大斑病的发生流行。
植地轮作或合理间套作的发病轻;早播比晚播的病轻;稀植的比密植的病轻;肥沃田比瘦瘠地的病轻;地势高、通透好的比地势低湿的地块病轻。
防治方法:
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1、选种抗病品种
2、重病田块应进行2年以上轮作。
3、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落叶,集中进行处理,深耕灭茬。
4、加强肥水管理 增施磷钾肥,腐熟有机粪肥、尿素与复合肥配合使用,前期每亩20—30公斤心连心尿素提苗肥或心连心复合肥30-5-5、30-0-5(氮-磷-钾)配方,每亩30—50公斤苗期(小喇叭口期)追肥,后期抽雄开花期再追施心连心尿素每亩20—30公斤,或心连心硝态氮型高氮高钾玉米配方肥,每亩15—30公斤撒施或埋施。促进玉米生长,防止玉米后期早衰。
5、药剂防治 明德立达明润丰 +吡唑醚菌酯 明润丰中戊唑醇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两者复配对玉米大斑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保护效果。
玉米大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首次施药,共施药1-2次,间隔7-10天,全株均匀喷雾。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