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实施防沙治沙重点工程;沙区广大人民群众也付出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效,我国沙化土地整体持续净减少。如何把沙子变成"土"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之奋斗的重要内容。
最近,内蒙古相关科研机构和当地矿业企业合作研发的有关把沙子变成土的技术项目,取得好效果,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评审,并被科技部列为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其实,相关单位已经连续几年在沙地上进行试验。那么,沙化土壤真的能变成耕地吗?这种神奇的变化又是怎样实现的?这样的技术对沙土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又怎样的影响?今天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卫东为您讲解。
主持人:内蒙古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经过多年试验,真的能把沙化土变成农耕地吗?这种神奇的变化又是怎样实现的?
张卫东: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在科尔沁沙地附近的内蒙古通辽市奈曼区有一家企业叫内蒙古三元矿业公司,他们研制成功的沙质土地改良地就可以使原来荒弃的沙地变成完全可以种植庄稼的熟地、好地。主要是通过机械播撒的方式,覆盖到沙地上,然后再进行耕种他真正实现了沙地变良田。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把沙化土变成农耕地,要通过一种很有魔力的"沙质土壤改良剂"。"沙质土壤改良剂"是什么?
张卫东:沙地土壤改良剂是采用纯天然矿物提炼而成的,它环保绿色,不污染土壤环境和地下水,并能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料的利用性,防止沙粒流动等。效果非常明显,主要表示在保水性、保肥性、胶黏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很小,可以看作是一次投入,长久受益。它可以节约灌水用水,能达到节约30%到60%,能提高作物产量能提高35%到59%,经过改良的沙质土壤在经过一到两个完整的种植期之后,它的有机质可以提高每公斤0.7克,全氮提高每公斤0.06克,有效磷提高每公斤1.3毫克,速效钾可以提高每公斤15.1毫克,具有明显的保肥效果。
主持人:"沙质土壤改良剂"在试验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在也获得国家科技部的项目评审。请您介绍一下沙质土壤改良剂怎样使用?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张卫东:拿内蒙古三元公司举例,有年产50万吨加工能力的生产线,按照他们企业的标准,每亩沙地需要播撒沙质土壤改良剂500公斤,由该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玉米、高粱、小麦、西瓜、花生、绿豆、万寿菊、马铃薯、燕麦、谷子等农作物,已经改良成功沙地近万亩,计划扩大生产能力,把现在的50万吨扩大到300万吨。
目前我国除了有科尔沁、毛乌素和呼伦贝尔的沙地以外,我们还有大量被风沙掩埋和荒弃的沙地,尤其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大面积的中低产田的改造,其中盐碱土、贫瘠土、黄米土、红壤同板结土的土壤改良,与荒漠化大批土地的治理,固沙工程都可以广泛的采用沙质土壤改良剂的新技术,新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主持人:“沙漠土壤改良剂”技术对沙土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有怎样的影响?是不是很快走进沙区农民朋友的身边呢?
张卫东:众所周知,内蒙古自治区是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8.25亿亩,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克沙漠的部分地区均可以通过适当措施改造为耕地的条件,并且在广大沙区生活着最贫困的群众。拿奈曼区来讲,它是一个果品区,全区有44万人,可耕作面积很少,但是沙漠面积占到了全区的面积的40%以上,那么这个区通过使用沙漠土壤改良剂,给沙区百姓带来了最直接的利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农牧民的收入增加了,种沙危害减少了,从而达到了安居乐业,环境大大改善的目的。这项技术同时也体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倡导的沙产业理论,在沙区的成功实践,遵循了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基础路线,是一项利国利民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的惠民、惠农再造耕地的工程。目前推广还在起步阶段,所以成本价大概每亩地大概在800到1000块钱之间,推广随着规模的扩大,我想它的成本会大大的降低,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沙质土壤的改良技术,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首先从科尔亲沙地起步,用3到5年时间自东向西推广,使更多的沙区群众受益,让更多的荒地、沙地变化造福百姓的良田,真正体现科学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贡献力的含量,走出一条沙区农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新路。
记得转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