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方酸化,北方碱化。近年来,各地棚室及露天作物根腐病、腐烂病及新的病害产生特别是土传病害普遍发生是盐碱害危害导致的。农业专家组对这一严重现象历经二年时间进行了试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土壤盐碱害障碍表现:
当耕地土壤出现青、红、白霜是土壤障碍对地面颜色最直观的反映,出现这三种情况是土壤中磷钾和微量元素元素大量积累。一般大棚作物种植3-5年后开始出现土壤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盐碱化(南部酸化、北部盐碱化)。土壤盐碱超标初期是土壤表层出现泛“白霜”, “白” 是地表面积累了一层盐霜;进一步盐碱化加重时土壤变“绿”色,即土壤出现铜青绿色斑纹斑点,绿色是长绿苔,绿苔是一种藻类。在土壤盐碱超标高温髙湿下绿苔长势茂盛;土壤盐碱严重时土壤表面出现“紫球藻”棕褐色“红”土现象,紫球藻这是一种盐碱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现说明土壤里的盐分已经很高,盐份含量已经达到土壤安全临界线了。
出现以上三种现象就说明土壤盐渍化已经比较严重,土壤需要进行治理改良了。白绿红现象的出现,直接反映出我们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学肥料严重过剩,或土壤有机质的降低使土壤性状恶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现红、白、绿现象都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土壤盐碱化、酸化现状:
土壤盐碱化、酸化障碍主要是不良施肥习惯和土壤差异导致的。
(一)土壤酸化:
大棚蔬菜土壤pH呈现酸化的趋势,据测定棚室土壤pH≤5.5(酸性)占62.3﹪,其中pH≤4.5(强酸性)占9.6﹪。大棚蔬菜50﹪土壤pH值下降了一个等级(由微酸性变成酸性)。我国南部地区主要是土壤酸化。
(二)土壤盐化
盐分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大部分通过肥料施入,也称之“肥料盐”。据中南农科所相关资料对120个土壤样本测定,可溶性盐平均0.27﹪,即大棚蔬菜土壤盐分平均达到了临界指标,三分之一土壤出现盐分超标。另外从电导率和pH差值(pH差值即pH水浸-pH盐浸)等表明大棚土壤盐分积聚加剧。北部主要是盐碱化较严重。
三、土壤盐碱酸化障碍的发生原因。
土壤酸化、盐渍化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土壤磷钾蓄积:
大量使用化肥,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土壤化学肥料蓄积过多,特别是磷钾元素蓄积过多土壤酸化、盐碱化障碍的危害越大。
主要是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蓄积过多。近半数大棚土壤有效磷高度蓄积,五分之二的土壤速效钾蓄积,养分蓄积程度,连作>轮作>露地>水田;连作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肥料蓄积程度加剧,尤其是种植3年以上的大棚。磷钾元素蓄积多,即产生盐害,土壤中大量施入NPK又抑制硼、钙、镁、锰、锌等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吸收而出现生理缺素症状,NPK养分过大是引起土壤营养元素之间不平衡而产生生理缺素的重要原因。
过量使用化肥大量的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磷酸根残留在土壤当中,与土壤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盐,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壤失去活性。
(二)、植株反应:
作物发生生理障害,表现为僵苗、死苗、叶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实畸形等症状,作物从种到收的全生育期都可出现死苗的情况,有些作物植株硝酸盐积累,主要有以下危害:
1.大棚作物产量下降:土壤盐类浓度的提高,瓜类反应特别敏感,如有一黄瓜种植户,因盐害农户减产20—30﹪,草莓产量只及生产最好阶段的20--50%左右。黄瓜叶片萎蔫,根系腐烂,减产30-50%。
2.品质下降,商品性差:如萝卜、莴苣笋空心,肉质变硬;黄瓜蜂腰、大头、弯瓜;叶菜类叶色暗、茎叶硬,食味差;茄子、蕃茄顶部发黑腐烂等,严重影响蔬菜的商品价值。
3.农民收入减少:由于产量减少,品质变差,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一般大棚亩收入6000元左右,而发生酸害盐害后,亩收入下降到2000元左右,甚至亏损。
四、原因分析:
(一)施肥量大,配比不合理:由于农户对蔬菜需肥特点了解不够全面,往往为丰产而大量盲目施肥,即“无节制”的施肥使盐碱蓄积过多土壤板结。
据相关资料显示向土壤中过量施入氮肥时,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了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向土壤中过量施入磷肥时,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即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向土壤中过量施入钾肥时,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致使土壤板结。
化肥使土壤盐碱化造成土壤板结的原因是化肥中只有阳离子或阴离子是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植物单方面选择性吸收了有用的离子,造成土壤酸化或盐碱化。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
土壤中单一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调,有害菌增多,侵害植物,使得病害发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