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周周向上』,用学习提升竞争力。
==============================
[流言]癌症在几十年前早就有解了,只是真相一直被隐瞒。如果你有癌症,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短期内尽可能摄取到最大量的维生素B17。在七百亿美元的化疗工业的今天,依靠癌症讨生活的人数比死于癌症的人还多。
“除了皮,果核和種子的營養也不遑多讓。果核是蘋果、梨子等水果能量最強的地方,北半球除了柑橘類水果的種籽之外,其他種籽都含有B17,又稱苦杏素,具有殺死癌細胞的作用,搭配含酵素的蔬果如鳳梨食用,效果更好。南瓜子和許多種籽都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鋅、鐵、硒等,都是身體生化作用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每天清除癌細胞:陳月卿全食物養生法》书摘。
[真相]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所谓的“维生素B17”根本就不是维生素,也不是抗癌药品,多摄入对人体无益甚至可能有害。贸然服用它可能导致病情延误和氰化物中毒。
论证
维生素B17不是维生素
维生素B17指的其实是一种氰苷类的物质,由苦杏仁苷衍生而来,结构与性质都与苦杏仁苷类似。虽然被冠以“维生素B17”的名号,但它的维生素地位从没有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也就是说,“维生素B17”并不是真正的维生素。目前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实补充这种物质的益处,也没有证据表明人体缺乏这种物质会有什么确切的不良后果。
人们把苦杏仁苷当做药物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19世纪末,人们就曾尝试将它做成抗肿瘤药物。1892年,这样的药剂在德国上市,但此后不久由于效果不佳且毒性较大而撤出市场。到了20世纪50年代,恩斯特父子将苦杏仁苷分子进行改造,得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苦杏仁苷类似物,并为它注册了商品名“Laetrile”,四处宣传其抗癌效果。一开始,他们宣称这种物质能够治疗和控制癌症,后来,小恩斯特•克雷布斯又提出这种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果缺乏则会导致癌症,并把它称为“维生素B17”。
多数研究指其“抗癌性”无效
为了验证Laetrile和苦杏仁苷类物质的抗癌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不少试验,从细胞实验到动物试验,再到临床试验都有报道。在某些试验中,苦杏仁苷类物质显示出了一些抗癌的迹象,比如一定程度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绝大多数研究,尤其是结果最具使用指导意义的临床研究,都得出了无效的结论。2006年发表于权威循证医学数据库考科蓝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也可译作“科克伦图书馆”)的一项系统评价汇总了此前有关Laetrile疗效的全部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没有证据支持该物质能使癌症患者获益”[4],由此印证了这种物质并不是什么抗癌利器,更谈不上破解癌症难题的钥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医学会等多家专业机构也均不认可Laetrile的治疗效果。
混合使用产生安全隐患
如果只是疗效值得怀疑,而安全性有保障的话,那么Laetrile 或许还能作为一种保健品供人们选择,但事实并非如此。苦杏仁苷类的物质本身无毒,但当它们被β-葡萄糖苷酶代谢分解后,就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人体本身不产生β-葡萄糖苷酶,但人肠道中的细菌可以产生这种酶,因此服用此类物质仍有中毒的风险。Laetrile作为保健品出售,对剂量和用法都没有严格规定,使用者又只是听信广告宣传,对它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因此容易造成使用过量。不止如此,如果将其与其他一些药物或保健品同时使用(比如维生素C),还会促使更多氢氰酸产生,使毒性进一步加大。医学期刊《药物治疗年鉴》上就曾有过因同时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和苦杏仁苷导致氰化物中毒致死的病例报道[5]。出于安全考虑,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多个州就禁止了Laetrile的销售,小恩斯特•克雷布斯还曾因违法销售危险药品而被判罚款和监禁。现在,Laetrile制剂已经在大部分地方销声匿迹了,只有墨西哥等少数国家和地区还允许出售[6]。
参考资料:
[1] Wiki_Amygdalin
[2] The Rise and Fall of Laetrile. Benjamin Wilson, M.D.
[3] J P Lewis. Laetrile. West J Med. 1977 July; 127(1): 55–62.
[4] Milazzo S, Ernst E, Lejeune S, Boehm K. Laetrile treatment for cancer.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06, Issue 2. Art. No.: CD005476. DOI: 10.1002/14651858.CD005476.pub2
[5] Bromley J, Hughes BG, Leong DC, et al. Life-threatening interaction between complementary medicines: cyanide toxicity following ingestion of amygdalin and vitamin C. Ann Pharmacother. 2005 Sep;39(9):1566-9. Epub 2005 Jul 12
[6] Charles G. Moertel, Thomas R. Fleming, Joseph Rubin et al. A Clinical Trial of Amygdalin (Laetrile) in the Treatment of Human Cancer.
如果对您有帮助,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
【市场营销】【商业谈判】【创业经验】
【加工制造】【环境治理】【资源对接】
【供应链】【新能源新材料】【微营销】
【心理行为】【国学精华】【修身养性】
===============================
更多经验分享,请关注『周周向上』:
a.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周周向上→”关注
b. 搜索公众账号“周周向上”关注。
c. 扫描页面下方的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