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修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中商情报网 2014/6/16
编者注:原标题为《我国固废污染防治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实际上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并非固废领域,也有较大差异,故修改标题并删减了部分内容。
正文:
随着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兴起和“十二五”规划把坚持“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十二五”环境保护任务与目标中,“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工程”已确定为优先实施的八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之一,具体内容包括: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地下水污染防治、受污染场地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工程。可见,重金属污染治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河道污染水体的治理与修复等领域在我国将进入持续地快速发展时期。
① 重金属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冶炼、化工、废气废水排放、污水灌溉等人为因素所致,重金属污染具有富集性和长期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目前我国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砷、汞、镉、铬、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中毒并造成很大的危害。重金属污染治理是目前固废污染防治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列出了全国14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省区和138个重点防治区域;重点防控的5大重点行业为: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②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在工业化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我国各类污染场地与污染土壤的面积更广、污染程度更高、污染源种类更复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根据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以大中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治污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典型污染场地和受污染农田为重点,开展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③ 地下水污染修复。我国由于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工业固体废物未得到有效安全处置,铬渣和锰渣堆放场渗漏污染地下水事件时有发生;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及生产等活动显著影响地下水水质,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日益显现;部分工业企业通过渗井、渗坑和裂隙排放、倾倒工业废水,造成地下水污染。各种污染严重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部分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甚至检测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由于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治理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一旦受到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难以逆转。当前,我国相当部分地下水污染源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途径尚未根本切断,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程度仍在不断加重。根据《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我国将强化重点工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危险废物堆放场地治理,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开展危险废物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针对铬渣、锰渣堆放场及工业尾矿库等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工作;开展典型地下水污染场地修复。借鉴国外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经验,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工业危险废物堆存、垃圾填埋、矿山开采、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包括勘探开发、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区域,筛选典型污染场地,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
④ 河道污染水体的治理与修复。河道水体污染主要是由矿山开采与冶炼、炼油化工、工业制造业、生活垃圾等行业所产生的废物、渗滤液等被排放、任意倾倒所造成的,因此河道水体生态的修复首先要进行水体污染源的防治,包括对废渣、尾矿、废液排放等污染源的防治。此外,还要对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油类等有机物污染的水体河道底泥进行清淤处理以防止其“二次污染”。
(2)随着污染防治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拓展行业空间
环境修复领域虽已成为关注的重点,环保部虽已出台了五个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标准(导则),但政策法规尚不健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技术指南及标准,还存在责任主体不明、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随着环境修复领域法律环境的完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3)综合治理技术和系统服务能力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为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龙头企将加快国外为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龙头企业将加快国外 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本土化的创新,加强与知名科研院校产学合作,推动环境技术进步和具有本土化的创新,通过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未来将会形成“研究—开发—应用”一体化的污染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体系。这些龙头企业持续提升的综合治理技术与系统服务能力将大力推动本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是分割线========
周周向上每日分享,欢迎关注!
a. 点击标题下方“周周向上→”关注;
b. 搜索公众账号“周周向上”关注;
c. 扫描页面下方的二维码关注;
d. 联系编者18049700567(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