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和农业国际化之路
2015-07-06   来源:新农资360网   

导 读


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概括起来就是“传统生态智慧+现代农业技术+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既要充分发掘传统农业精华,更要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


既要充分依靠和利用自然力,尽可能地利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与生物能源,又要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合理构建水土光热资源耦合体系;


既要有适合小农户的模式与技术体系,又要重视适应新型经营主体下的规模经营,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



文/屈冬玉(农业部副部长)


生态环境是关系地球上每一个人的普惠福祉,农业是每一个经济体的国民经济基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天我们齐聚贵阳,共同探讨生态农业与农业国际化的模式创新,不仅是为中国发展生态农业建言献策,也必将为全球生态农业治理作出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文明能够源远流长传承五千多年,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人类和谐发展的道路。


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习近平同志的生态观。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致信中提出“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今年3月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北京、天津、河北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时,也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从而形成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协同发展的战略推进格局。


这都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所以,今天这个论坛议题重大、内涵深刻。借此机会,我想分四点来谈一谈我国发展生态农业与农业国际化模式创新的相关问题。


第一,中国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协调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着人多地少、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大等现实挑战,而这些也是全球主要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在当前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他们甚至宁愿采取一些限制经济发展的做法,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基本措施和战略选择。


但是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且又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任务艰巨,发展能力不强,同时面临工业化和生态文明的双重任务,这一阶段,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量与质的需求是当前农业的主要任务。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照抄西方经验,发展生态农业只能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高效性的可持续农业。坚持产量与质量并重,生产与环境并重的原则。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发展最终目的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概括起来就是“传统生态智慧+现代农业技术+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既要充分发掘传统农业精华,更要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


既要充分依靠和利用自然力,尽可能地利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与生物能源,又要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合理构建水土光热资源耦合体系;


既要有适合小农户的模式与技术体系,又要重视适应新型经营主体下的规模经营,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


第二,利用“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带领农业“走出去”


今天还有一个议题是“农业国际化”。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无论是中国经济发展还是中国农业发展,都需要更好、更深层次地融入世界之中去。


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本身也为我们在资源日益短缺约束环境下,实现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在中国政府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行动中,生态农业发展大有可为,应该成为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重点之一。


中国农业“走出去”要想乘上“一带一路”的东风,关键是要立足当前农业合作基础,充分利用和挖掘合作潜力。


我们必须明白,未来发展不是另起炉灶,是通过在现有机制平台突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和实践,促进农业的深度合作。


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需求,做出完善的规划。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科技交流,推进农业重点领域合作;


建立“一带一路”农业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打造国际农业合作平台,实现农业人才的国际化;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推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双边或多边现代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形成;


以龙头企业的“走出去”带动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合作共赢,造福“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贵州是生态农业发展的经典范例


在中国的生态农业实践中,以贵州省为典型代表的西南地区在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作了大量探索


贵州是一个青山绿水之地,在世界北纬25度里,是唯一森林茂密地区,被联合国称之为世界同纬度上最后一块绿宝石。地形地貌多样,生物物种多样,地质生态比较脆弱,是西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共有的基础条件。


这种地理地貌气候特征为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带来了特有的挑战。


贵州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牢固树立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业新产品、新业态、新热点,形成一批相对集中、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生态农产品区域(带),在生态农业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异军突起,影响越来越大。


贵州的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是在保护独特的民族文化、保护资源与生态基础的前提下,利用优良生态环境发展一特三高(高品质、高效益、高端市场),在大力推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实践中取得新的成效,积累新经验。贵州的探索不仅对中国中西部地区有借鉴意义,而且对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四,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为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发展中国特色生态农业,必须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综合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区域间生态经济效益分配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等关系。


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中国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了把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走稳走好,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农业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方针,于近期制定颁布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划定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全国选择一些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目前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点的数量已达4000个,遍布全国30个省区。


农业部主导开展了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程,在粮食主产区启动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水稻节水灌溉、玉米生物防治等“十二大行动”。颁布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到2020年农药、化肥零增长的绿色行动计划。


在微观层面,制定鼓励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有机、无公害产品认证,继续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家乐等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


下一步,农业部将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红线监管,开展沃土工程、减量工程等绿色行动,建立生态农业认证制度,加大生态农业技术研究支持等,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我们也希望和世界各国相关农业部门分享、交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好经验、好的模式创新,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让我们共有的地球永远绿色、永远美丽。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近期文章推荐:

回复0703可读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批准新的《世界土壤宪章》

回复0701可读:构建土壤健康 助力化肥农药零增长

回复0630可读: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度关注食物中有重金属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2-171523-1.html

标签:土壤观察 农业 生态 农业国 特色 中国 部副 部长

上一篇:外媒:中国向重金属污染“宣战” 官员须对污染担责
下一篇: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批准新的《世界土壤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