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土壤如何影响这些国家文明的兴衰?
2015-05-13   来源:新农资360网   

导 读


公元前60年左右,哲学家兼诗人卢克莱修就已经认识到意大利的土壤侵蚀及地力耗竭的严重性。


他指出:雨水与河流正在侵蚀耕地,冲蚀土壤,使土壤流失,随着水流入海洋;地力枯竭,大地正濒临死亡,农民们为了养活自己,不得不耕种更多的土地,进行更艰苦的劳动;国力也正随之下降。


与卢克莱修几乎同时代的另一位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曾探讨过在公元开始的最初10年中,罗马与之激烈作战达四个世纪之久的沃尔斯查、艾奎安、赫尼查众多的军队的口粮和给养来自何方,因为,李维生活的时代,这些地区的土地是如此贫瘠,只能勉强供养着寥寥无几的人口。


李维虽然没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中找出原因,但是,也说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纷纷探求人类如何利用脚下的土地进行生存的问题。



作为一种“能思维的”高级动物,人类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一直不停地对这种发展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最早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通常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希腊文明首先是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发展起农业,并以此为基础创立起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元前八世纪中叶,希腊半岛大部分地区已经明显地呈现出人口压力的迹象(主要是指在食品供应方面的压力),此时,希腊大部分较好的土地均已开垦种植,有些坡地森林也已经被砍伐。


随后的三个世纪中,人口继续增加.耕地需求量越来越大,古希腊人就将他们的耕地逐渐向原先是林地或牧场的山坡上推进,然后,为了弥补牧场缩小所造成的损失,他们在剩余的牧场上进行过量放牧,井砍去更多的森林以扩大草场,这种状况一直发展下去,直至所有的可耕地都种植了作物。


于是,不幸也随之降临到古希腊人的头上,绝大多数的土地遭到冬季大雨的侵蚀,开垦的山坡地和砍伐过的林地上的表土被迅速地冲蚀流失,草地、牧场也由于超载放牧而毁坏。


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一些希腊人开始觉醒,公元前590年左右,棱伦已经意识到雅典城邦的土地正变得不适宜种谷物,就极力提倡不要继续在坡地上种植农作物,提倡栽种橄榄、葡萄。


几年之后,古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图为了鼓励种植橄榄树,给雅典城邦的农民与地主颁发奖金。


但是,为时已晚,那时雅典土壤的毁坏流失已到了无可挽回的悲惨境地。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曾发出告诫:人类的发展要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人口应当保持适度的规模。


柏拉图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揭示出,如果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那么今大的繁华之所到明天只将留下一些“荒芜了的古神殿”。


他在其所著《对话》一文中形象地描述了从希腊兴邦初期至他所生活的时代(公元前427-347年)之间雅典土地所发生的变化:


“先前富饶的土地现在只剩下一付病秧秧的骨架。所有肥沃松软的表土都被冲蚀殆尽了,剩下的只有光秃裸露的骨架。许多现在的荒山都是可耕作的土地,眼前的沼泽原为遍布沃土的平原;


那些山丘上曾覆盖着森林,并生产出丰富的畜产品,而如今只有仅够供蜜蜂吃的食物。


再者,当时每年的雨水滋润着土地,上壤不会流失,不会像现在这样从光秃的地上冲到海里;


当年的土层很厚,吸存着雨水,把水分存储在具有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土壤里;


这些吸存在土壤中的水分则在各地聚集,汇成湍急的山泉和潺潺的小溪。一些现在已经荒芜了的古神殿,就座落在那些曾经涌出喷泉的地点,它们证实了我们关于土地状况描绘的真实性”。


正如前面所说的,环地中海地区各国文明的兴衰极其相似。过度垦植之后,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也是紧随古希腊文明之后的古罗马文明覆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罗马人在进行掠夺式种植的过程中,也曾注意到水土保持工作。他们修建了集水坝、蓄水池来收集冬季的雨水以供夏季灌溉,还修筑了梯田和灌水工程。


但是,这些水土保持工程由于种种原因或放弃不用,或缺乏维修而最终消失湮没了。


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公元前60年左右,哲学家兼诗人卢克莱修就已经认识到意大利的土壤侵蚀及地力耗竭的严重性。


他指出:雨水与河流正在侵蚀耕地,冲蚀土壤,使土壤流失,随着水流入海洋;地力枯竭,大地正濒临死亡,农民们为了养活自己,不得不耕种更多的土地,进行更艰苦的劳动;国力也正随之下降。


与卢克莱修几乎同时代的另一位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曾探讨过在公元开始的最初10年中,罗马与之激烈作战达四个世纪之久的沃尔斯查、艾奎安、赫尼查众多的军队的口粮和给养来自何方,因为,李维生活的时代,这些地区的土地是如此贫瘠,只能勉强供养着寥寥无几的人口。


李维虽然没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中找出原因,但是,也说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纷纷探求人类如何利用脚下的土地进行生存的问题。


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精华的西欧文明也是建立在一块保留着原始生产力的土地之上。


总体来看,西欧的生态环境一直没有遭到十分严重的毁坏,威胁到西欧文明的延续。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欧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十分有利于土壤的保持,适合于农业生产,特别是那些邻近大西洋和北海的地区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帮助农民恢复了地力;


另一方面是由于西欧人民长期以来付出了极大努力,不畏艰难困苦,实施各种适用措施,加固他们的文明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


例如,西欧的农业生产始终分布在大部分较好的土地上,大片的林地从未被砍伐:现代的轮作制大约是十四至十五世纪期间起源于西欧低地国家。


西欧农业生产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大量增加的城市却带来了污染问题,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某些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可以说,现代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尝到了这种文明所带来的苦果,尽管区别于以前文明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滋味。


所以,严格他说,现代西方文明从开始阶段就不得不面对环境污染的挑战。例如,烟的公害就出现于十二、十三世纪的西欧。当时,在“煤炭文明”之花盛开的英国,烟害肆虐,已成公害。


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二世(1307-1327年)时期,煤烟污染问题就已暴露出来,并有针对煤炭的“有害气味”进行的抗议;在理查德三世(1413-1422年)时期,鉴于煤炭燃烧产生的煤烟和气味,开始对煤炭的使用加以限制。


1661年,约翰·伊凡林曾写了一本关于伦敦烟气的有名著作《驱逐烟气》。其中对伦敦烟气的描述如下:


“地狱般阴森的煤烟,从家庭的烟囱和啤酒厂以及石灰窑等地冒出来,伦敦有如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好象是火与冶炼之神(罗神)的法庭,恰似在地狱的旁边一样。


……这个光荣的古代城市,从木制到石砌,一直到用大理石建造,连遥远的印度洋都受它的支配。但是由于淹没在煤炭散发出来的浓烈的烟和硫之中,出现了恶臭和昏晴。


……探访伦敦的疲惫的客,还未见伦敦街道,就首先从数里之外闻到了臭味,这正是玷污该城荣誉的有害煤烟。


……在伦敦,历经许多世纪依然坚硬如磐的石和铁,因遭煤烟的腐蚀,如今已变得破烂不堪。


……伦敦居民不断吸人不洁净的空气,使肺脏受到损害。在伦敦,患有粘膜炎、肺结核和感冒的人很多”。


但是,这些呼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工业革命后,各种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人们才逐渐觉醒,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治环境污染。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知识读本》(曲格平主编),原题为“西方古代环境保护的源流”


近期文章推荐:

回复0508可读水十条后是土十条,土壤治污计划已报国务院

回复0507可读:治理土壤污染,看这4个省有哪些实招

回复0506可读:土壤有机碳如何影响气候变化?

回复0505可读:港媒:中国治理土壤污染难度更大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2-167970-1.html

标签:土壤观察 文明 国家 这些 如何 影响 土壤

上一篇:推进城镇化,土地到底够不够?
下一篇:深山古法种的大米逃不过“农药残留”,专家:土壤污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