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业部官员谈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污染状况不断加剧,慎言“产业化”
2015-02-02   来源:新农资360网   

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要长期打算

——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与肥料管理处副处长仲鹭勍


耕地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记者:近年来,耕地污染问题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农业污染主要有哪些方面?


仲鹭勍:农业的污染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严重。镉、汞、砷等重金属不断向农产品产地环境渗透,通过大气沉降、水体循环、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途径污染耕地;


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我国每年产生大约38亿吨畜禽粪污,但有效处理率仅为42%,每年7亿吨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率不足50%,每年130万吨地膜回收率不足60%。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3%和35%左右,平均水平均低于发达国家。


外部和产业内部的污染链交叉循环,造成环境污染物富集,耕地污染状况不断加剧,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隐患。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节水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加大治土治水力度,严格管制滥用乱用农业投入品,净化、修复农产品产地环境。


制定《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配合环保部等部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


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耕地质量、土壤墒情监测;在湖南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试点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和农田污染防治力度。


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


记者:重金属耕地污染治理是一项迫切的工作。您认为应如何进行重金属污染耕地的综合治理?


仲鹭勍:重金属污染耕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防可治的由于土壤自然就含有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外源污染又会增加重金属含量,当耕地质量下降、土壤酸化等造成其活性增强时,就可能被农作物吸收并逐步积累。


通过采取农艺耕种等措施,可以调控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状况。为此,我们提出了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原则和技术路径。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摸清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基础、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污染修复治理为重点、以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为路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政策扶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地方责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有序推进


二是明确治理原则。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要坚持四个原则:


第一,坚持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在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污染修复治理的前提下,优先种植对重金属低积累的粮食品种,保障粮食的稳定增产和质量安全。


第二,坚持普查先行、统筹规划。加大耕地重金属污染普查力度,科学划分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区,分区制定治理方案。


第三,坚持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综合考虑各地农业生产水平、区域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等因素,通过试点示范,探索技术模式和组织方式。


第四,坚持农民利益为先。在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农民主体利益,不能出现因治理导致农民失去生活来源的情况。


三是明确技术路径。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首先要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控制“三废”对水体和耕地造成污染,减少灌溉水源中的重金属含量。其次要做好种植结构调整,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和农作物对重金属积累能力的大小,依次改种低积累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达标。再次,要落实土壤改良措施,通过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生石灰等土壤钝化剂、调理剂,降低耕地重金属污染活性,逐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农田污染治理要长期打算


记者:与城镇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相比,农田污染成因复杂、影响面广,治理过程更为复杂。在实施治理中如何把握?


仲鹭勍:一是治理过程的长期性。从日本等国的经验看,农田治理周期长,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因此,一定要作长期打算,不能一蹴而就。


二是治理对象的特殊性。农田污染治理一定要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保持农业用地用途,保障农产品产出能力,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工业污染治理的模式。


三是利益主体的复杂性。农田污染治理既关系消费者饮食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利益,不能简单一划了之、一禁了之。


四是治理措施的综合性。农田污染成因复杂,要综合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技术,配套农艺、工程措施。特别是要积极研究农艺、生物等不破坏农田土壤结构的种植方式,加强综合治理能力。


五是治理投入的公益性。要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农民主体实施的模式。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的有效途径,但要慎言农田污染治理的产业化。


六是治理手段的科学性。农田土壤污染治理的任何一项技术都应该进行反复研究和试验示范。在研究上要积极,在推广上要慎重,切忌夸大和炒作,千万不能因治理技术不过关而导致“二次污染”


文章来源:中国农资



近期文章推荐:

回复0130可读:再谈土壤环境质量新标准:答中国环境修复网评论

回复0129可读:为什么“癌症村”难以从科学角度认定

回复0128可读:土壤标准九年迂回,新标能交出满意答卷吗

回复0124可读: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之我见

回复0123可读:真相:土豆变粮出笼记——“马铃薯主粮化”出台的台前幕后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2-162282-1.html

标签:土壤观察 污染 不断 加剧 慎言 产业化 状况 治理 官员 耕地 农业部

上一篇:泰晤士河三文鱼的消失及其教训
下一篇:日本金牌大米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