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外对话和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研究学院旗下的耶鲁大学环境360合作报道,共同推出中国土壤污染专题文章,本文为该系列文章的第二篇,点击阅读首篇特写文章。该合作项目还得到了美国普利策新闻报导中心危机报道的支持。
整治稻米大省湖南的土壤镉污染危机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攸县石羊塘镇南田村的村民在稻田里插秧。2013年,产自这里的稻米被检出镉超标。
对曹福社来说,2013年是个不景气的年头,他一直为能不能赚够养家的钱而苦恼。曹福社五十出头,湖南农民,家住株洲市下辖的攸县桃水镇诸家桥村,种有三英亩(18亩)水稻。镉污染正在影响他的收入,虽然之前他并不知道镉是什么东西。
在中国,种植水稻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营生。12年前,为了赚更多的钱,曹福社与很多小型农业种植户一样,不得不去邻近的广州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做包工头。然而,他发现,粮食流通的利润很大,做“粮食经纪人”不比做建筑赚钱少,于是他放弃了做包工头,回攸县老家做起收购粮食的生意。很快他就成为当地大名鼎鼎的“粮食经纪人”,代表国有粮食企业按照国家指导价替收购储备粮。
两辆货车和手下的8个工人,让曹福社的生意在过去还算不错。2012年攸县粮食丰产,也是曹福社生意最好的一年。他收购了近4000吨粮食,也由此获得“株洲粮食经纪第一人”的美称。
然而,2013年5月16日,广东省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食品抽检数据称,在抽检的18批次湖南大米及米制品中,有8批次产品镉含量严重超标,其中3个米厂5个批次的大米涉及曹福社所在的湖南省攸县。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能够在人体积存,并给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而在此前的2013年2月底,湖南大米在广东就被查出镉含量超标。这次镉米风暴,让湖南的大米瞬间名声扫地,价格下跌。
如果不尽早卖出稻谷,一旦霉烂就要影响品质价钱。攸县的农民都知道稻谷价钱一直下跌,而且价格下跌的不只是大米,还有其他作物,但起初他们却很少知道是因为大米被查出镉含量超标。相对农民来说,“粮食经纪人”的损失还不是很大。曹福社每收购1吨大米基本能赚100元人民币,但由于担心大米的销售,他大幅缩减了全年的收粮总量。
曹福社至今仍然不明白大米为何会镉含量超标,但他知道环境肯定被污染了。湖南是中国的稻米大省,年产量约为3000万吨,占全国大米产量的15%,享有“中国粮仓”的美誉。作为湖南“四大产粮县”之一,攸县在2012年水稻种植总面积是99.5万亩,总产稻谷48.44万吨。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长久以来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忧,政府一直鼓励湖南及其他省份的大米种植户多种粮。
但同时湖南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全省矿山年排废渣近5000万吨。在很多情况下,从矿山中排出的废水往往被直接用来灌溉农田,尾矿也往往管理不善,其中的镉渗进土壤、使稻米受到污染。
该事件一经曝出,攸县官方便予以否认,并通报称大米镉含量超标企业周围10公里内无重金属企业。而有人却说,该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由来已久,在多年前就是公开的秘密。
早在2006年,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的新马村曾发生一起镉中毒事件,致使2人死亡、150名村民慢性轻度镉中毒。随后,该村及相邻两村共计千余亩土地弃耕。
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站长尹丽辉此前向官方媒体承认,有色金属开发以后,带来了污染,特别是湘江流域这一带。
有政府背景的中国媒体《经济日报》更是表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是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按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诸家桥村村民的说法,该镇在数年前就存在不少提炼重金属的小作坊,甚至包括一些氧化锌厂。有熟悉那些氧化锌生产流程的村民透露,在提炼氧化锌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铜镉渣等副产品。据这位村民说,它们只是被简单地一倒了之。
攸县环保部门官员指出,仅2012年一年,该县花在环境治理上的经费就高达2000万元,关停重金属企业24家。虽然政府采取了关停措施,但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中的有毒物质却留了下来,随着降雨渗入土壤。
2010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对黄河流域、东北平原、长江流域的土壤状况展开调查,共计采集样品200万件以上,分析组合样品约60万件,结果发现,攸县所在的湖南省株洲市是全国镉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镉污染超标5倍以上的土地面积就有160平方公里以上。
“十五”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的汞、镉、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首位;砷(砒霜)排放量名列甘肃省之后居第二位。官方数据称,湖南全省受到“矿毒”及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达2.8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3%。
与很多富裕的沿海城市相比,攸县较为贫困,除了矿产之外,主要收入来源于煤、铁等资源。
2012年,正当当地污染形势浮出水面之时,由于煤铁矿产品降价,攸县的GDP也受到重创。
2011年,株洲市官方才试图投入400多亿元巨额资金,对当地长期受有色金属冶炼厂和化工厂影响、污染最严重的清水塘地区进行治理。
株洲市清水塘老霞湾港排污口不远处的老霞湾港河床底泥含镉量最高值达359.8克/千克。按照中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定值,该处镉含量是该标准的1800倍,底泥含铅量最高值达1827.6克/千克,超标52倍。
老霞湾港附近有许多生产氧化锌和硫酸锌的企业。这些企业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湘江。当地政府的污染治理项目包括污染防治、污染土地治理、对受影响的村民异地进行安置等。
湖南省在2012年初就开始摸底稻田镉污染,开展全省稻田土壤镉含量分布状况、镉低吸收水稻品种筛选、稻田土壤镉钝化及耕作技术和稻米镉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罗跃平受命开展本省稻田土壤镉污染分布的研究工作。政府希望,这项工作能够有助于对污染程度进行量化,从而为制订行动计划奠定基础。
官方希望藉此实现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镉污染消减与阻断,引导建立湖南省稻米安全生产与监管模式,这项工作预计在今年内完成。然而,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与中央迫切希望能够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之间存在着冲突。中央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不断要求河南、湖南等农业省份扩大粮食生产。而各省级政府部门迫于压力,即便是在受污染的耕地上,也不愿让农民停止耕作。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院长、湖南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忠透露,即便查出了部分大米镉含量超标,湖南省官方仍然要求2013年的粮食总产继续实现600亿斤以上。
而且据他说,尽管这几年政府的惠民政策一直鼓励农民多种粮,但湖南有不少农民都对种水稻后能不能卖出去表示担忧。提交给湖南省政协的文件也显示,近年来,湖南省出口(外销)农产品因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被拒的次数逐渐增多。
土壤被镉污染不是一两天就能治理好的事情。孙忠建议官方要拿出一套长期的治理方案。然而,2012年底,来自湖南省农业厅的消息称,湖南省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总体呈现出从轻度污染向重度复合型污染发展、从局部污染向区域污染发展、从城市郊区向广大农村发展的趋势。
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总面积的约10%,但却要养活全球大约20%的人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几乎一直都是水稻净出口国,主要出口地为亚洲和非洲。然而,这个的粮食生产却受到若干因素的威胁。
中国国土资源部在2013年底发布的全国土壤报告称,污染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等因素继续导致中国耕地流失。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的三年中,中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0.2%,2.5%的土地可能受到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的严重污染而无法种植。
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称,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不仅如此,仍在使用的耕地中,重金属污染、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
尽管政府为了维护粮食安全设置了最低18亿亩的耕地面积“红线”,但人多地少的矛盾愈发加剧。很多地区由于缺少监管,或监管不到位,造成废水往往被直接用来灌溉农田,企业还在任意倾倒废渣废料。
近期在北京发布的《食品安全在中国:问题、管理和研究概况总结报告》对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上述数据发表了置评。报告认为,这对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到底有多大影响实际上却远未明朗。报告还指出,工矿业产生的重金属所造成的农业生产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比其他许多国家都要严重。
不论采取怎样的治理措施,中国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势必在未来几年成为萦绕在中国农民和消费者心头的噩梦。
译者:东峻
文章来源:中外对话
(“关于中外对话”“中外对话”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以伦敦、北京、旧金山为中心开展工作。“中外对话”的主要业务是其独特的完全双语网站,它通过发表精辟、原创的中外文章、评论和分析,促进世界理解中国崛起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影响,进而共同寻求公平可行的全球环境问题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