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如何看待大米中的砷
2014-11-28   来源:新农资360网   

最近,美国《消费者报道》发布了关于大米中砷的检测结果,并发布了吃大米食品的指南。这份检测数据并没有超越以前对大米中砷的认知,只是消费者报道根据数据做了他们自己的推荐而已。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没有制定大米中的砷含量标准,而中国制定了150微克/公斤的标准。


在他们检测的样品中,从印度、泰国等地进口的和加州产的大米砷含量较低,都符合中国的标准;美国其他地方的大米中多数含量也满足中国标准,只有少数超标了。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第一、无法从美国的检测结果来推测中国产大米的砷情况;第二、根据能找到的中国大米的检测报道,“砷超标”并不多。


下面这篇文章是2011年针对当时沸沸扬扬的“婴儿米粉含砷”报道而写的。新闻已经老去,内容无需更新。


年轻的父母们被婴儿奶粉的安全性搞得无所适从的时候,关于婴儿食品中含有砷的报道更加剧烈了人们的不安。据《新京报》2011年4月12日援引国外一些机构的资料报道,“一些畅销的婴儿食品中含有有毒物质砷”,比如“早餐麦片含1.7微克砷”,“婴儿若每日进食2次米糊,砷吸入量超母乳50倍”。


多数人对于砷的印象就是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砒霜,人们说起某某物质的毒性也往往来砒霜来做比较。实际上,砷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自然界的砷可以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两种存在形式。有机砷的毒性可以忽略,所以一般说砷的毒性关注的是无机砷。


砷不是人体所需的元素。除了大量摄入时的急性中毒,长期少量地摄入也会有致癌的风险。但是在自然界的水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砷。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对它起到富集的作用。


所以,在粮食中,大米是无机砷的重要来源。也就是说,“安全的大米”不是“绝对不含砷”的大米,而只能是“砷含量低于某个安全限”的大米。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科学实验数据,制定了无机砷对人的“安全上限”:每天每公斤体重2微克。所谓“安全上限”的意思,是指在摄入量在这个量以下时,不会观察到任何异常。超过这个限,可能会有人出现某些方面的异常。


根据这个“安全摄入上限”,有些国家会制定大米的安全标准。


比如中国的大米要求每公斤中无机砷含量不超过150微克。一个75公斤的人,每天可以吃进150微克砷不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这相当于一公斤无机砷含量刚刚及格的大米。


在欧美国家,大米不是他们的主食,就没有制定安全标准。


婴儿米粉是从大米而来的,其中含有砷也就毫不奇怪。按照WHO的安全上限,一个10公斤的婴儿,每天可以摄入20微克砷而认为安全。


中国的谷物类婴儿辅食的砷含量上限是每公斤300微克,相当于10公斤的婴儿每天可以吃67克。显然,正常婴儿是不会吃到这个量的,所以卫生部的专家认为目前的安全标准没有修改的必要,还是有根据的。


虽然欧美人群不以大米为主食,不过他们的婴儿最早的辅食也一般是米粉。这是因为米粉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易消化而几乎没有过敏的记录。2008年的《环境污染》杂志发表了一篇英国科学家的一篇论文,测量了当地主要品牌婴儿米粉中的砷含量。


在17个样品中,含量最低的是每公斤60微克,最高的160微克,中间值是110微克。他们指出,这17个样品中有35%超过了中国大米的安全标准(指每公斤150微克的大米标准,而不是每公斤300微克的婴儿辅食标准),应该引起重视。


有意思的是,“有机米粉”并不意味着砷含量低。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引起社会对于婴儿米粉中砷含量的关注,但是也并不是说因为“米粉中有砷”就不能吃了。


再来看那篇报道,显然“婴儿食品中含有有毒物质砷”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以前的婴儿食品不是“没有砷”,而是没有“检测过有没有砷”。在关键的具体含量上,报道给了一个语焉不详的“早餐麦片含1.7微克砷”,并没有说是多少麦片中含有1.7微克。


一千克中还是1克中含有1.7微克,有着质的区别。其实,即使不是一千克,而是“一份”麦片中含有1.7微克砷,都还是相当安全的。至于拿“两次米糊的摄入量”跟母乳相比,就更加莫名其妙了。米糊又不是用来代替母乳的,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两次米糊的摄入量”跟安全上限相比如何,而不是跟母乳相比如何。


实际上,美国环境署(EPA)认为婴幼儿摄入砷的高风险途径不是食物,而是水和土壤。很多地下水等“天然水”中含有相当高浓度的砷,某些地区的土壤中也含有比较多的砷。


即使是在合格的饮用水中,也可能会有相当含量的无机砷。美国的饮用水中,砷的安全上限是每升10微克。


如果用这样的水来冲婴儿奶粉,按照每天几百毫升的通常用量,所摄入的砷也有几微克,是值得注意的一部分了。


所以在美国,一般推荐用专门的婴儿用水。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近期文章推荐:

回复1119可读:为什么蜜蜂会逐渐消失

回复1113可读:让农业回归自然,是时候了

回复1112可读:土壤的枯竭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2-161140-1.html

标签:土壤观察 大米 看待 如何

上一篇:转基因农田超级野草崛起,美国农民焦头烂额
下一篇:人民日报:环境污染相关疾病死亡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