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栽培 | 春季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
2014-03-05   来源:新农资360网   

春播马铃薯是许多菜农的重要经济来源,在春季和夏季市场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选择优良的品种、不同的耕作方式、平衡施肥及加强植保对马铃薯的生产极其重要。


马铃薯,俗称山药蛋,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是蔬菜、粮食、饲料的兼用作物。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步骤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适宜地块、施足底肥


应选择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为非茄果类、薯芋类蔬菜,无2年以上重茬的地块种植,不可选择发生过环腐病和疮痂病的地块。土壤以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


结合冬耕或春耕施足底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kg或食用菌产持废菌料4000~500kg、过磷酸钙20kg、尿素10kg、硫酸钾25kg,普撒后,将地耙翻整平。


二、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质、抗病、耐热、早熟、芽眼浅、休眠期短的品种,宜选用脱毒品种,如鲁马铃薯1号、鲁引1号、中薯3号等。


种薯应无病虫、无腐烂、无破损,忌用已感疮痂病、环腐病的种薯。


三、适时催芽早播


实行先期催芽、地膜覆盖、适宜早播。播种时要求10cm地温稳定超过7℃,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


播种前20~25d进行催芽。整薯播种时要求种薯重30~50g;切块播种时,要求薯块25g左右。切块应尽量带有顶部芽眼,使出苗整齐,每个切块至少有一个芽眼。切块刀口晾干愈合后,置于黑暗、潮湿条件下催芽;或在阴凉潮湿处做催芽床催芽,床内先铺5cm厚的砂,再密排种薯(块),厚度不超过5cm,后覆盖5~7cm厚的砂,保持床土潮湿、床温16~20℃。待芽长0.5~1cm时,摊开晾芽。播前应炼苗2~3d。


实行垄作,垄距90cm,垄高30cm左右,每垄双行,株距28~30cm,播种植密度为每667m24000~4800株。播种时,在垄开深3~4cm的沟,播后覆土平垄,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壤类型而定,沙质土壤覆土厚度为8~10cm,粘质土壤6~8cm,出苗后及时培土,整平垄面覆盖地膜。


四、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前应以提温保墒为主,并保持土表湿润,一般不浇水,如土壤干旱,应适当浇水。团棵到开花,以保墒为主,遇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一般不追肥,注意不能大水漫灌。开花后进入结薯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结薯期应注意培土,防止块茎膨大露出土面,影响商品价值。如底肥不足,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用高磷高钾清液肥料,进行叶面追肥1~2次,或在结薯前期每667m2追施三元复合肥10~15kg。收获前7d停止浇水和喷施化学药剂。


五、科学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螨虫、蚜虫等。应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


六、适时收获


春马铃薯从出苗到收获需60~80d,在茎叶淡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选晴天收获。收获后应放于阴凉处,摊晒2~3d,防止暴晒、雨淋。如作为秋生产用种薯,则应提前收获7~10d收获,以防薯块因高温感染病毒病。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0-155527-1.html

标签:技术 要点 种植 春季

上一篇:农技 | 2014春季备肥注意的事项
下一篇:【化肥知识】让钾肥发挥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