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高效节水根灌栽培新技术(连载二)
2014-04-04   来源:新农资360网   

“根灌”:既节水又可变废为宝 

近日,记者走进冯晋臣教授的试验园地,这个挂着“国家级科技成果‘根灌(Root Irrigation)’南方试验示范基地”牌子的场地看上去异常简陋,它其实就是冯晋臣家门前的一块2亩大小的坡地,里面分不同区域,分别种有北方牧草、香蕉、石榴和蔬菜等作物。 在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记者静静倾听他和妻子季静秋教授讲解什么是“植物根灌节水栽培方法”,这项他盼了8年的国家专利。

什么是“植物根灌节水栽培方法” 

据介绍,“根灌”要求在种植作物之前,先在地下垫上一层“根灌剂”,种上作物后,再铺上一层填充物(杂草、药渣、破布等有机垃圾均可),并在作物旁边插上口径在10厘米左右的塑料导水管(也可用塑料饮料瓶改制代替),直达“根灌剂”的所在位置,导水管的数量视作物的多少而定。 

填充物充分利用各种有机垃圾,变废为宝,假如根灌技术大面积、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话,可以消化大量的生活垃圾,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导水管除了用于浇水和施肥外,还起到通气和散热的作用,通气是为好氧细菌提供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根系吸收,同时避免厌氧细菌群落产生有害气体损伤植物根系;散热是因为有机垃圾腐烂时产生热量,超过40摄氏度后会损伤植株根系。 

“根灌”的技术核心在于“根灌剂”,是“一种不通氮可工业化或家庭式生产的高吸水树脂新工艺”,具有吸水和保水的神奇功能。“根灌剂”在常态下为颗粒状,富含钾,是一种没有毒的肥料,吸水后可膨胀400倍至600倍,呈胶状,能反复使用,直到其中的钾成分被植物完全吸收为止。 

根灌技术的利用方式可土可洋,生产规模可大可小,既可以用简陋的设备,如改装后的饮料瓶等,进行小范围的种植,也可以用机械化的设备,进行工业化的农业生产,如浇水过程可通过水管管网,直接将水送到导水管的管口。更为难得的是,根灌技术操作简单,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很容易掌握。 

“根灌”:把水和肥送到植株嘴边 

根灌剂的最大好处是:始终让水分和养料停留在土壤耕作层,既不往下渗漏,也不向上蒸发,造成浪费。形象地说,‘根灌’对于植物的最大益处,相当于把水分和养料直接送到植株的嘴边——也就是‘根系’,根灌设备采用了可反复吸水保水,且肥力极强的根灌剂,就好像是在植株旁边安了一个节能‘水库’和丰足‘粮仓’一样。在冯晋臣家,季静秋教授用水和玻璃杯为记者演示了根灌剂的吸水保水功能:只见杯里少量的药剂冲水后,不一会儿便凝固成果冻状的透明胶块。 发明根灌技术的两位教授冯晋臣和季静秋夫妇告诉记者:“这样的胶块可以食用,对人体不会有害。”怕记者不信,还笑着当场吃了一块。

 

 据了解,使用根灌剂种植花卉非常节水和省力。冯晋臣曾进行一项种花实验,从他出示的实验图片资料可以看出,使用根灌剂种植的花叶芋,65天不浇水仍不枯败,而不用根灌剂的不出一个月就枯死了。他说,种花者如用根灌剂保水,出门在外两三个月也不必担心花枯干。在干旱的地区和干旱的季节,根灌技术的效果更加明显,更能省水,而且更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和每一份肥。 

发明者:“根灌”比以色列“滴灌”实用 

每每谈及根灌的研究发明过程和先进技术,冯晋臣和季静秋夫妇都显得兴致勃勃,特别是冯晋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淡定从容的语气中充满着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冯晋臣认为,他的“根灌”远远优于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是一种真正节水、节肥、省工和省钱的灌溉方法。 通过临高辣椒基地和乐东香蕉果园的实际试验证明,冯晋臣发明的根灌在比滴灌节水75%的前提下,增产20%,净收入增加42%,原因在于设备简易、投资少、产品质量提高且上市早等。 

 滴灌本质上是“缓慢的浇灌”,其科技含量反映在外部设施上,一旦脱离这些设施,滴灌便退化为一般的浇灌。滴灌设备的滴头比针眼还要细,灌溉用水如果有杂质或滴头上长有青苔,都会造成堵塞,所以滴灌要求必须使用纯净水,而且需要全溶解的肥料。因此,滴灌不可能土法上马,加上滴灌对经济、技术要求甚高,很难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相关数字显示,从“二战”结束至今,滴灌技术在全世界的推广面积仅为200万公顷,其是否实用和受欢迎可想而知。 而根灌克服了滴灌的所有缺点,能土能洋,容易上马,经济效益也优于滴灌。现在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严重,实验已经证明根灌治理沙化特别有效,应用根灌技术种植桑树和牧草治沙成效最好,而滴灌在治理土地沙化方面很难起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祖祥博士对根灌的评价是:“该技术从土壤学的角度来看,其主要作用有:增蓄根域附近的土壤水量及养料,增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改善根域的环境,便于根系的扩展,并促进根际土壤中的生物循环,这就大大提高植物对水分、养料的利用率,以达到增加产量、节约水肥资源的目的,对于干旱地区这些效应尤为重要而显著。”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闵乃本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庥,以及著名栽培学家、博士生导师、浙江农业大学沈德绪教授等学者,也都对根灌技术给予很高的评价。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0-155470-1.html

标签:连载 新技术 高效

上一篇:作物叶面施肥技术及应用连载(十四)
下一篇:农用地膜的应用与污染防治连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