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温室大棚草莓栽培技术连载(二十)
2014-04-07   来源:新农资360网   

斜纹夜蛾

1、为害特点

斜纹夜蛾为鳞翅目,夜蛾科。一年发生多代,710月为害最严重。是草莓上重要害虫,在中国内各地都有发生。该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幼虫蚕食草莓叶片,可将叶片食成小孔或缺刻,严重时可吃光叶片,并为害幼嫩茎杆或取食植株生长点。

2、防治要点

糖醋、灯光来诱蛾,

避虫就用避虫网,

人工捕杀降虫口,

高效制剂来帮忙。

3、具体措施

1)诱杀成虫。结合防治其它菜虫,可采用黑光灯或糖醋盆等诱杀成虫。  

2)清洁田园。铲除田间以及周边杂草,收获后深翻整地,可以杀死一部分越冬蛹,减少来年虫源。   

3)使用防虫网。避免成虫到草莓地块产卵为害。

4以菌治虫。在卵孵初期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进行控制。 

5)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或15%菜虫净乳油1500倍液、2.5%天王星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35%顺丰2号乳油1000倍液、5.7%百树菊酯乳油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20%米满胶悬剂2000倍液、44%速凯乳油1000-1500倍液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101次,连用2-3次。   

白粉虱

1、为害症状

又称小白蛾。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使草莓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2、防治要点

释放丽蚜小蜂,

悬挂黄色粘板;

使用化学农药,

杀虫还能杀卵。

3、具体措施

1)生物防治:可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又名粉虱匀鞭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在温室第二茬草莓上,当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时,每隔两周放1次,共3次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株,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并能有效地控制白粉虱为害。

2)白粉虱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方法是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或硬纸板,裁成1×02(m)长条,用油漆涂为橙皮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可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667m2设置3234块,置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当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重涂粘油,一般可710天重涂1次。要防止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烧伤。黄板诱杀与释放丽蚜小蜂可协调运用,并配合生产“无虫苗”,作为综合治理的几项主要内容。此外,由于粉虱繁殖迅速易于传播,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生产单位应注意联防联治,以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3)药剂防治:由于粉虱世代重叠,在同一时间同一作物上存在各虫态,而当前药剂没有对所有虫态皆有效的种类,所以采用化学防治法,必须连续几次用药。可选用的药剂和浓度如下: (1)10%扑虱灵乳油(又名灭幼酮、优乐得、亚乐得、Applaud,有效成分为噻嗪酮)1000倍液,对粉虱特效。(2)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对粉虱成虫、卵和若虫皆有效。(3)20%康福多浓可溶剂40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亩用有效成分2克,持效期30天。

蓟马

1、为害症状

蓟马是一种靠植物汁液维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

若虫呈黄色,成虫体长约1毫米,呈现棕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故又叫棕黄蓟马。终年繁殖,世代重叠。多在叶片背面或钻到花瓣内为害,吸取嫩叶、嫩梢、花和幼瓜的汁液。被害梢、花及幼瓜等呈黑褐色,变硬缩小,严重影响生长。

2、防治要点

悬挂三色粘虫板,

铲除田边地头草;

“高发”需设防虫网,

化学防治应及时。

3、具体措施

1)农业防治。冬末春初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物理防治

(2)物理防治:蓟马有趋蓝色的习性,利用这一点,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但防治效果往往不彻底。

(3)及时采摘受害花蕾、花朵,封闭带出棚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室内虫口。

4)化学防治:可选择5%的高氯·啶虫脒(蓟马专杀)乳油2000倍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0.3%的印楝素(刹蓟马)每亩用量90-140克(中果农业生产)、或4.5%高氯乳油1000倍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加5%溴虫氰菊酯1000倍混合喷雾,见效快,持效期长。为提高防效防治抗性发生,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在喷雾防治时,应全面细致,减少残留虫口。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0-155462-1.html

标签:技术 连载 大棚

上一篇:高效节水根灌栽培新技术(连载四)
下一篇:蔬菜苗期常见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连载(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