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农资之友”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各种作物的叶面施肥技术与方法
叶面肥由于施用方便、见效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果树及各种经济作物上。
(一)粮食作物
小麦
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属的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我国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而居第二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至长城以南,东至黄海、渤海,西至六盘山、秦岭附近的广大地区。
小麦生长中后期需肥量大,土壤施肥往往难以满足,特别是在小麦生长后期,根系衰老,吸收功能减弱,从土壤中吸收肥料少,若不及时进行叶面施肥,势必引起早衰,影响产量。叶面施肥方法简单,肥效迅速,是确保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
喷施时间:小麦中后期叶面施肥易选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上午10以前,下午4时以后进行。中午气温高,不宜喷施。喷肥一般要错开扬花期,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授粉和受精。若需在扬花期喷肥,应尽可能错开上午9~11时和下午3~6时两个扬花高峰时段。
肥液浓度:可根据小麦生长状况选择,适宜浓度为尿素1%、硫酸铵2%、氯化钾或硫酸钾1%、磷酸二氢钾0.2%~0.3%、硝酸钾2%、草木灰10%(浸出液)、硼砂或硼酸0.2%、硫酸锌0.2%、稀土微肥0.03%、亚硝酸钠0.02%。
合理喷施:液面肥混合喷用,不仅省工省时,且克提高肥效。如氮、磷肥混喷;氮、磷、钾与微量元素肥料混喷;肥料与调节剂或符合营养剂混喷等,其肥效与增产效果均比单喷好。但混合液的配制不是将各自单独配好的溶液作母液,再把其他要混用的物质按一定量加入这种母液中配制而成。混合液配好后要及时喷用,以防肥效损失。在肥液中还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加入相应的农药,肥药混喷,既施肥又治虫。
(二)蔬菜作物
蔬菜生产是一个物质转化的过程,要使蔬菜作物获得优质高产,优良品种是基础,施肥管理是关键。有了充足的营养供应,蔬菜作物才能生长健壮,发育良好,高产优质。但在蔬菜生产栽培中,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则与大田禾谷类作物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取决于蔬菜的营养生理特点,二是取决于蔬菜生产的经济特点。
近年来,蔬菜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增加也很快,大部分是由粮田改种蔬菜或大棚蔬菜的,蔬菜是需高肥水的一类作物,因而大部分土壤相对来说肥力不高,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偏低,不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求,故而需要大量的使用肥料和灌溉。而长期大量的施肥灌水将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因此,菜田施肥是蔬菜栽培中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措施,要做到合理施肥并非易事。了解蔬菜需肥特性,掌握施肥技术,做到平衡施肥,是夺取优质、高产而稳定的蔬菜商品的关键之一。
蔬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有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等等,除碳、氢、氧是以CO2、H2O和O2的形式供应外,其它营养元素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获得,一少部分通过叶面吸收获得。蔬菜种类和品种日益增多,由于其生育特点、生长日期、供食器官不同,对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和矿质营养种类及需求数量亦不同,其主要特点有:
(1)蔬菜养分含量高,需肥量大;
(2)蔬菜对氮、磷、钾、钙、镁、硫的需要量大,吸收比例高;
(3)蔬菜对肥料的依赖性大;
(4)蔬菜养分转移率低;
(5)蔬菜易发生生理病害。
不同种类蔬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吸收过程及耐肥性能和需肥规律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据试验研究,当前蔬菜吸收养分能力大小的顺序是:甜椒>茄子>番茄>芹菜>黄瓜>西瓜(仅以试验作物为例)。不同蔬菜种类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和吸收特点也不一样,如,由于叶菜类生长期短,生育前期生长速度慢,干物质积累少,吸收氧分也少。在出苗后40~60天,生长速率加快,吸收量逐渐增加,但已进入采收期,否则,组织纤维化不便食用;根菜类对养分的吸收有前期少,中期大,后期又少的特点;瓜果类蔬菜具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营养特点,对营养元素吸收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生育后期吸收量和吸收强度仍然较大。
喜满地温馨提示:蔬菜施肥要根据蔬菜对养分的吸收特点、营养特性及蔬菜需肥规律,选择和使用适宜的肥料品种和施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