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优质花生配套生产技术连载(十三)
2014-05-07   来源:新农资360网   


一,灰霉病

花生灰霉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花生产区。在广东省,春季如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引起此病广泛流行,可给花生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1.症状表现 病菌侵染花生叶片、茎和荚果。通常叶片先发病,向茎和地下部蔓延,并不出现水渍状病斑,迅速变褐色、软腐,病组织上布满大量灰色的霉和菌核。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病菌迅速侵染植株所有部位,造成全株或部分枝条枯死。

2.防治方法 适时播种,注意播种不要过早,遇低温阴雨天气做好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天晴后及时追肥,促进病株回复生长。在初发病剪短如阶段预报有持续低温多雨天气,可用百菌清、多菌灵和硫菌灵等杀菌剂喷雾。


二,根结线虫病

花生根结线虫病,俗称地黄病、矮黄病、黄秧病等,受害的花生产量、品质都降低。此病在我们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安徽、江苏、湖南、广东、广西、北京等10多个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危害,其中以山东的烟台、河北的唐山、辽宁的辽南发病最为严重。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70%-80%。

1.症状表现 花生的入土部位(根、荚果、果柄)均能被线虫侵染。首先从根端侵入,使根端逐渐形成纺锤状或不规则状的虫瘿,在虫瘿上长出许多幼嫩的细毛根,这些毛根对新长出的毛根进行反复多次的侵染,使整个根系形成乱发似的须根团,上面粘褐色突起(虫瘿),根茎部及果柄线虫侵染后,长城葡萄水状的虫瘿簇。由于花生根系收到破坏,地上部分表现为叶片黄花瘦小,叶缘焦灼,提早落叶,萎黄不长。雨季来后,病株可由黄砖绿,但植株矮小,长势弱,田间常可见一簇簇、一片片的病窝。

2.防治方法 深翻改土,增施肥料,创造花生良好的生育条件,增强抗病力。实行花生与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在花生收货时,结合深刨病根,把虫瘿带到地表,使其干燥致死,病做好修建排水系统、不用病土垫圈,小麦寄主杂草等工作。另外,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也是根基线虫病防治的重要途径。

药剂防治:一是土壤处理,每公顷用10%克线磷颗粒剂30-60千克或90%棉隆粉剂45-75千克,结合春、秋季耕地时随犁撒施;二是播种沟施药防治,每公顷用80%益舒宝颗粒剂22.5-30千克或10%克线丹颗粒剂30千克,5%灭线唑颗粒剂45-60千克,10%防线剂1号乳剂37.5-45千克,结合播种施药于播种沟内,沟深15厘米,与种子隔离施用,以防发生药害。


三,菌核病

花生菌核病是花生大、小菌核病的统称。该病害在我国南北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但为害不大,通常以晓军合并的发生为主,个别年份或个别地块为害较重。

1.症状表现 花生菌核病常发生在花生生长后期,为害花生叶片、茎、果柄、荚果等各个部位。小菌核病在叶片产生近园形、直径3-8毫米,不明显轮纹状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呈水渍状。茎上病斑由褐色变深褐色,进一步蔓延扩大,造成茎秆腐软,植株萎蔫枯死。花生将近收获时,在病组织内外产生大量小菌核。果针易受害,使荚果丢失在土内。荚果受害后,种子腐败干缩。大菌核病引起的症状和小菌核病相似,后期产生菌核较大。

2.防治方法 与禾谷类作物合理轮作,可以减轻病害发生。花生收获后清除病株,进行深耕,将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和菌核翻入土中,可减少菌源,减轻病害。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0-155400-1.html

标签:连载 十三 生产技术 配套 优质

上一篇:辣椒微灌施肥制度
下一篇:黄瓜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连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