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粮经作物综合节水连载(二)
2014-06-18   来源:新农资360网   

冬小麦灌浆期防御干热风的措施有哪些?

干热风是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一般可使小麦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生产中常用的防御干热风的方法有:浇麦黄水,叶面施肥和叶面喷醋。

(1)浇麦黄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减轻干热风危害,并有利于麦田夏播。据观测,浇麦黄水后,小麦千粒重提高0.8-1kg

(2)叶面施肥。在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用1%-2%的尿素溶液,0.2%的磷酸二氢铵溶液,2%-4%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5%-20%的草木灰浸出液进行叶面喷施,每亩每次喷施50-100kg,可以酵素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一般可增产8%-15%

(3)叶面喷醋。在小麦灌浆期,用800倍的食醋溶液叶面喷施,抑制蒸腾作用,提高植株抗旱,抗热能力,同时,醋酸还能够中和植株在高温条件下降解产生的游离态氨,从而消除游离态氮对小麦的危害。

冬小麦节水栽培的“吴桥模式”主要内容是什么?技术要点有哪些?

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专家在河北省吴桥县进行了多年试验研究后总结提出“冬小麦节水省肥简化高产四统一栽培技术”,即在浇好底墒水和生育期间浇1-2水的条件下,产量400-500kg/亩,成功地实现了节水,高产,资源高效利用三者的统一。河北省将这套体系称为“吴桥模式”。主要包括3中技术模式:(1)浇底墒水,生育期间不浇水。平均灌水量为50m³/亩,产量为393kg/亩,水分生产效率为1.65kg/m³。(2)浇底墒水,生育期间浇1次水。平均灌水量为100m³/亩,产量为458kg/亩,水分生产效率为1.60kg/m³(3)浇底墒水,生育期间浇2水。平均灌水量为150m³/亩,产量为471kg/亩,水分生产效率为1.62kg/m³。主要技术要点包括:(1)浇足底墒水,将灌溉水转变为土壤水,并通过耕作措施,减少播种后土壤蒸发;(2)选用早熟,耐旱,穗容量大的品种,缩短后期生长时间,减少耗水量;(3)集中增施磷肥,适当增加基肥氮素比例;(4)适当晚播,增加基本苗,确保播种质量;(5)采用减少无效耗水保墒技术,及时疏松表土;(6)春季适时限水灌溉,充分利用土壤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0-155289-1.html

标签:连载 综合 经作

上一篇: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下一篇:毛竹管理及无公害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