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茬口土壤肥力特征是指栽培某一作物后,前作对后作的土壤理化性质及病虫杂草感染的影响。茬口土壤肥力也正的形成既受到栽培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和营养特性的影响,又收到包括施肥技术在内的栽培技术影响,还受到土壤本身特性的影响,所以茬口土壤肥力特性的形成是复杂的,某一茬口土壤肥力特性的好坏是相对的。通常,按照作物对土壤营养元素吸收消耗与生物量归还数量的多少和换茬间隙长短把茬口土壤肥力特性分为三类。即生茬,半熟茬和熟茬。
(一) 生茬
生茬是指栽培过禾谷类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茎叶类作物的茬口。由于这类作物的生物量很高,以消耗地力为主,在收获时又将大部分的生物量移走,因此其养分归还的数量少,一般少于20%.
(二) 半熟茬
半熟茬是指栽培过油料作物,施用豆类作物和棉花等作物的茬口。这类作物生物量较多,籽粒收获后,通过根茬和落叶归还的生物量为干物质总量的20%-40%,且归还的养分总量也高。其中食用豆类作物,根茬中含氮量为1.31%,比小麦少一半。油菜本身富含磷素,根系又可分泌大量的有机酸,对溶解和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磷有积极作用,所以油菜是一种用养结合的肥田冬作物,是棉花,水稻和玉米的良好的前作。在这类茬口上安排下茬作物时,增施肥料要湿度,重点是协调养分之间的平衡问题。
(三) 熟茬
熟茬主要是指栽培过豆科绿肥,牧草等作物的茬口,由于这类作物是作为绿肥而栽培,所以也称为养地作物。这类茬口对后作土壤养分状况有明显的明显改良作用。
(四) 休闲茬
在人少地多的国家是一种普遍实行的茬口,而在我国作物轮作中则是一种特殊的茬口,作物轮作中则是一种特殊茬口,作为轮作中调节地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在干旱缺肥的丘陵地区应用,因为它可以活化土壤养分,接纳雨水,对稳产和高产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休闲茬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是以消耗土壤潜在肥力为代价的,所以在休闲茬上安排作物仍要尽可能地增施有机肥,以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