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种后菌种不吃料或吃料缓慢。培养料偏干或偏湿;培养料偏酸、培养料发酵不彻底(有氨臭味)或者是培养料被杂菌污染等都会引起菌种不吃料。此时应调节培养料水分与酸碱度,酸碱度ph7-8;有氨臭味时,结合翻料喷5%的甲醛液;有杂菌污染时,将局部污染处用石灰粉撒施表面,或者用5%的甲醛少量局部喷施,一周后正常管理。
二,附体后苗丝不上土。菌丝未长透培养料、覆土太干、覆土偏酸或偏见、出菇房气温和空气湿度偏低、喷水下料。解决方法:待菌丝吃料2/3以上时覆土,合理调节覆土土层湿度,以能成团、不沾手即可;覆土层偏酸可用1%的石灰水轻调几次,偏碱可用2%的过磷酸钙轻调;出菇房升温至20-25℃,轻喷水,减少通风量;喷水下料时,应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使料面菌丝恢复生长后,再重新升温、调湿管理。
三,覆土后菌丝徒长,并结菌被。原因可能是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应停止喷水,大量通风,破坏结菌被处,并用处理过的稀土轻盖一层。
四,蘑菇硬开伞。菇房温度突变或昼夜温差较大,低温时喷水过多,因菌种质量等问题都可引起硬开伞。因此低温期间,床面不宜喷水过多,夜间注意关紧通风口,严禁使用二代菌种。
五,菇盖和菇脚发红。用水过量,通风不足,追肥浓度过高或喷药过量而产生药害、喷没有澄清的石灰水,都会引起菇盖发红。所以喷水要适量,并结合通风透气,严格掌握好用药浓度,石灰水要选用澄清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