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农药在我国虽有很大的发展,但在思想观念、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市场流通等诸多环节还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字:对生物农药的认识不够,投入经费不足,研究力量分散,低水平的重复开始;研究项目虽然不少,但真正能进入产业化的不多;仿制产品多,有知识产权的少;举出研究薄弱,新产品开发的后劲不足。在产业化种,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多,多数厂家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混乱,缺少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劣质产品鱼目混珠,影响了生物农药的信誉。
一,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等条件不具备。
绝大多数省去农药企业均由化学农药生产厂转化而来,或在原化学农药生产企业中设立生物农药车间、分厂,大多数是一些产量较低的小厂,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等条件不具备,产品质量不稳定、体现不出生物农药技术的优势。
二,生物农药稳定性差。
特别是以活体微生物为有效成分的产品,生物活性下降很快,产品的质量保证期短,必须在制剂中加入适宜的助剂和选用合适的剂型,来增强这类农药抵御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保证其防治效果。
三,以化学农药来冒充生物农药。
由于生物技术的兴起和过分渲染,使生物农药企业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加上国家管理上出现真空,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许多非生物农药产品被冠以生物农药、绿色农药、环保农药的名称。许多企业在其申报的生物农药登记后,在生产的产品中加入大量的化学农药成分,甚至没有生物农药成分,纯粹以化学农药来冒充,更有甚者,两类成分都不含有,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欺骗消费者。
四,防治效果缓慢。
生物农药防治效果缓慢,品种专一性强,杀虫、杀菌范围窄,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生物农药的快速发展。目前,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经费短缺,不可能及时对一家一户农民进行防治指导,往往植物病虫害发生以后才进行防治,导致生物农药体现不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售价偏高,也影响了消费者使用的积极性。
五,使用技能未掌握。
生物农药是今年来开发生产的富含高新科技的新农药,由于生物农药防虫治病的药理效能及使用技术比较严格,许多农民因缺乏基本的施用技能而影响生物农药 施用效果和普及推广。缺乏生物农药基本使用技能是制约生物农药推广普及的第一道“栏杆”。
六,种田成本难“降低”。
生物农药与高度农药介个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若施用生物农药防虫治病,势必增加种田陈本,而种田成本的增加又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因此,农民为了降低成本和自行“减负”,大多数农民不愿意使用生物农药。
七,产品价格无优势
当期农产品市场存在着同价不同值,部分消费者不接受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的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地址和搓伤了弄明使用生物农药的积极性,这是影响生物农药快速推广普及的又一“桎梏”和“樊篱”。
八,效益提高不明显
今年来,随着市场化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经济利益驱动这一市场规律的作用下,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也难免不受冲击。在农业生产中,施用高毒并不会减产减收,而使用生物农药也并不见得能增产增收;施用生物农药生产的“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并不一定能卖出好价钱,这也是制约生物农药推广普及的“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