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果蔬也属庄稼之例,故推理得出:果蔬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这里的肥指的是碳能生物肥,核心成分是“有机碳”(糖类、磷酯类、生长素、芳香类等小分子碳水化合物C、H、O)。也就是说,肥料的肥劲大不大,就看其“有机碳”含量高不高。
一斤果蔬半斤“碳”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缺一不可。分别为: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
其中,碳45%、氢45%、氧6%,三个合计96%,而人们常说的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总和仅为3%。所以说,一斤果蔬半斤“碳”毫不为过。而且,碳既是营养元素,还是“能量”元素。
万物生长靠太阳
1.养分吸收需要“源动力”——太阳能。植物健壮生长必须的16种营养元素,不论以离子态、小分子态等哪种形态进入植物体内,都需要“源动力”——太阳能。叶片在阳光照射下失水产生蒸腾拉力,将土壤中的养分拉进根系;同时从空气中吸入CO2、呼出O2,碳以“有机碳”形式留了下来,太阳能也就转变成了植物能。
2.器官建造需要“源动力”——太阳能。枝、芽、叶、果、根等器官建造过程中,也需要“源动力”——太阳能。北方果树冬季落叶、小麦进入休眠期、大棚果蔬覆塑膜提温保温反季生长等,太阳光照不足、提供热能不够是决定因素。热带雨林植物不停“疯”长,与太阳光照充足和雨水充足密切相关,离开了太阳,植物就“动”不了、活不成。
3、籽实需要贮存“有机碳”——太阳能。人们从众多植物中选育出小麦、玉米、水稻、瓜果、蔬菜及棉油等,是因为其籽实能为人体健壮成长提供丰富、可口的糖、氨基酸、磷酯类、芳香类等可溶性小分子有机碳水化合物——有机碳。因此,作物籽实中贮存的有机碳越多,产量越高、品质越好、口感越香甜!对太阳光的需求也越高。
碳能肥三大显著特性
一、松土、保墒、透气:也是其三大基本属性。
有机肥中的粗纤维既可将土壤微粒隔离开来,又能吸水膨胀与土壤微粒和氮、磷、钾等矿质营养形成胶体状团粒结构,水、肥、气、热等很好地保存其中。所以说,土壤中有机肥越多,松土、保墒、透气等理化性状越良好,越利于作物根系的健壮生长。
二、为有益微生物提供营养,是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快速进入植物体内的“助推剂”。
离开有机质,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将难以繁殖和存活,进而导致各种根腐病菌滋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水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顺利进入作物体内,除了阴阳离子置换、浓度差等主、被动吸收机理外,有机质发酵分解成有机碳(糖类、磷酯类、生长素、芳香类等小分子碳水化合物C、H、O)后,能将离子态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迅速包裹起来,形成“全水溶营养团”,更易进入植物根系,使除C、H、O之外的其它营养元素肥效提高30%~200%。
三、为作物生长提供能量,直接参与各器官建造。
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生根等器官形成和新陈代谢过程中,除需要营养元素外,还需要“能量”(植物能)来提供“动力”。植物能主要以“有机碳”形式存在,以自给为主。叶片先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碳”(糖类、磷酯类、生长素、芳香类等小分子碳水化合物CHO),再根据其各个器官不同发育阶段的需要进行分配,在叶片和根系或籽实间“双向”流动,提供“能量”同时直接参与器官建造;其次是来自土壤中有机肥分解出的有机碳。有机碳继续分解,就成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有机肥的肥力随之丧失,仅存第一项之松土、保墒、透气功能,这也是堆沤有机肥肥力小的根本原因。
直补有机碳 四两拨千斤
果实、蔬菜中的糖和芳香类物质的主要成分是C、H、O,主要靠叶片光合作用来形成。遇雨或密蔽时,阳光不足时,自身的合成量就会减少,就会出现籽粒不饱、果实不红、不大以及果不甜、菜不香等症状。人工从根部或叶片补充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碳(小分子全水溶糖、芳香类有机物),既克服了常规有机肥肥效缓慢的“短板”,又解决了光照不足情况下叶片光合产物满足不了自身消耗所出现的迟迟不长、小叶及小老树等症状,还能通过加大“碳”的补充量来调节碳/氮比,快速达到控旺、促花、膨果、增色等生产要求,真正实现果甜菜香,增产幅度高达50%~200%以上,对土壤改良和果蔬产量、品质、口感等全方位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四两拨千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