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听语音,后看文字……一定记得带耳机哦
这是一篇在知乎上点赞过万的好文,来自一位前Nokia员工肺腑之言...
作者:寺主人
微信公号:hibetterme (女神进化论)
知乎提问:
我一不去偷,二没去抢,在一家私企上班,工资3000多,在这边工作了四到五年,每天工作比较闲,还有就是比较自由,我这个人喜欢自由,不喜欢受人约束,但自己本职要做好。可以说目前生活状态像提前养老。可是很多人劝我应该去外面闯一闯,别浪费大好青春在这。可是有点我不明白,外面去闯,不是将来能过上目前这种养老的生活吗?既然现在能过,为什么不能提前享受呢?
去年这个时候,我经历了微软收购诺基亚后的第一波裁员。
这是在我们园区里员工们的抗议活动。
▼
在宣布裁员的第一天,因为我的上司不在中国,我和隔壁部门的老大一起吃了中饭。她边吃边说:
我有一些老同学在美国飞利浦工作。那时候能进飞利浦真是精英,进去了以后感觉就是这辈子都不愁了,工资高福利好,稳定。工作也很轻松,效益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了,老板也对你很宽松,不会像小公司那样苛刻。
可谁知道有一天飞利浦就不行了呢?
▼
裁员来了,很多都是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一把年纪了在自己的那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二十年,被裁的时候的专业技能就只能做手头那点活儿了(注:很多大公司岗位分得比较细),出去了根本干不了外面的活。
年轻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呆着不走,又不做别的事情,久而久之就被打磨成了特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你只能在这个机器上运转良好,某一天这个机器不行了,你再想去别的机器上就难了。
那些在诺基亚工作的塞班大神们,当年都是各大著名高校最顶尖的精英。
随着塞班的没落,很多人并没有补充其它技能,导致被裁员后找不到工作。当然,他们进了当年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以后可以说「我领着比同龄人高的工资,干着比同龄人轻松的活,没偷没抢,为什么要奋斗呢?」
你可以不「奋斗」,只要你能承受不奋斗带来的代价,或者有着不碰到风浪的运气。
上周看了央视的「人物」的舞蹈演员陈爱莲的一期。陈爱莲在文革期间农场工作之余依然每天都练功,而其它演员早已放弃。最终文革结束后,她得到了第一场大型歌舞剧《文成公主》的角色。
▼
「奋斗」不代表你一定要去大城市,或者你一定要创业,又或者你一定要离开体制内。
「奋斗」的底线是磨好自己的剑,不要让它在稳定中生锈,导致在不稳定的时候无法使用。
「奋斗」的上线是让你的剑变得光亮锋利,让你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更好的劈开路上的荆棘。
(文章来源: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