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meitiannongzi
每天农资,已然是最有思想的行业新媒体
(编辑的微信号:2092793725)长按数字可以复制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很多踏实做事的人都不想被别人打扰。
农资不是求人的生意,是值得被尊重的事业
农资人去种地几乎已经不是什么话题了,大家都有这样做的,但是像吕小萌这样做到如此轻松的应该不多。用吕小萌自己的话说:
MD,也不知道咋回事,就是喜欢种地,哪怕躺倒地里睡上一脚都会感觉到满满的能量。
吕小萌从一个业务员转型到了零售商,但是他从来没有在农资销售上耗费过太多的精力。
“其实,刚开始回来的时候,我压根就没有想做农资零售的生意,想着是回来种地的。”
当我坐到吕小萌对面的时候,吕小萌对我讲。
“可是,在种地想赚钱太难了,尤其是像我们这种没有钱没有背景的人,想从地里一点一点的刨食吃不容易,为了生计我就顺带做起来了农资零售的生意,没想到,七八年过去了地没有种好,倒是农资生意给干起来了!”
吕小萌当时像很多在外漂泊的业务员一样,厌倦了到处奔走的生活,想稳定下来。因为对种地有一种特殊的情节,所以选择了回家种地。但是,回到家里以后才知道,地真不是谁想种就能种的。
没有点关系没有点实力,包地都包不起来。更不要说其他的什么事情了。认清了这个现实以后,吕小萌很快就打消了要靠种地养活自己的想法,转而开始考虑去做农资零售的生意。
依靠着自己做业务员时积累下来的资源,很快的就把自己的门店开了,产品补充齐全了。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搞什么促销和宣传,也没有去搞什么技术服务和客情。而是自己种了两个大棚。
吕小萌的两个大棚,一个是专门种给自己吃顺带网上卖卖,几乎不用化学农药和肥料,产量极低,不过因为种的比较小,朋友多,销路还是有的。另一个大棚是做给农民看的,让农民参观和学习种植技术用的。
插一句关于有机绿色农业的话。
吕小萌说虽然自己特别热爱种地,也一直研究绿色有机的种植方法,但是他不会把有机绿色种植这一套思想传递给农民,因为在目前的环境下,有机绿色种植不适合农民,也不适合大面积的种植。
关于吕小萌自己种一个棚自己吃的事就不多说了,重点说说他另外一个棚,给农民参观和学习用的,就是因为这个棚带动了他的农资生意和他在当地的口碑。
吕小萌开了农资门店,种起来了大棚。这在当时很多人来看,绝对属于不务正业,因为吕小萌很少在门店里,几乎一天都是在自己的大棚里呆着,要不就是在被人的大棚里(但是在别人的大棚里的时候吕小萌从来不推销任何产品,只是做种地的经验交流)。第一年回去,根本就没有人相信吕小萌的,无论他说什么技术,农民都是笑笑,根本不会去做。但是吕小萌却从来不急躁。
一直到,卖西红柿的时候,吕小萌的西红柿品相和产量引起了很多农民的围观。这个学生娃娃竟然把地种这么好。当年,在他们村子里据不完全统计吕小萌那个棚卖的钱应该是最多的。
这下子吕小萌火了。好多人围着吕小萌问:你是咋种的啊?
以前吕小萌给别人交流别人都不把他们当回事,现在,好多人都过来问吕小萌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吕小萌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所有问题都知道啊。所以,遇到不懂的问题以后,就告诉农民他也不知道,大家一起研究研究,探索探索。
第二年的时候,开始有农民跟着吕小萌种了。吕小萌用什么,农民用什么,吕小萌怎么做农民怎么做。第一年,吕小萌去农民的棚里转悠,农民都给他吃闭门羹;第二年,吕小萌的大棚竟然成了农民学习农业技术和交流的大讲堂。
吕小萌的农资生意好了,但是还是不太经常在门店上,门店也经常会关门。就有门店上贴的一个大字报:
小萌在他的棚里
有急事拨打这个电话:
没有急事可以去小萌的棚里看看去
从08年做到现在,小萌几乎垄断了当地的市场。但是他的门店还是不怎么开门,如果那门店不是自己家的,他都想关了。反正是自己家里的,租出去也收不到几个钱,不如当仓库用得了。小萌说。小萌的很多产品都是在他大棚里放着的。
小萌说当他做了农资零售以后,才发现:
农资根本就不是一个生意,不能用买卖的思想去看,有捷径的,而捷径就是让自己成为种地能手,带领着农民种好地。
小萌一直有一个理想,想做一个像美国一样的小农场,有蝴蝶蜜蜂和鸟叫。当然,小萌知道,这只是一个梦想而已。小萌说,其实,换一种思路也许种地就真的没有那么辛苦了,如果有可能,他想让所有种地的人都能够感受到种地的乐趣。当然,前提条件是让种地的人都能够得到足够的收入,现在种地的这些收入肯定是不足以支撑大家对种地的乐趣的。
小萌说他努力的去这样做。
关于当前农资市场的情况我问了小萌几个问题,小萌一个都没有回答。
“我就是想当一个种地的能手,不是卖农资的,所以对农资市场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只要我能把我的地给种好,农民愿意跟着我去种地,这就足够了,我就不会担心我的农资卖不出去”小萌对我说。
这就是小萌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又不简单,他无意间似乎找到了农资零售商的真正价值和职能所在,或者说真正的出路。
和朋友谈起来过小萌的这种模式,朋友都笑话说这种模式根本就无法复制,做不起来。我笑了,我是认同小萌的。农业是一个艺术品手艺活,绝对不是一个工业品。谁说一定要规模化的复制和发展呢?
农资不是一个求人的生意,是一项值得被尊重的事业。
猫友们,你们想过自己去做一块示范田没有?在评论的地方说到说到……
(我不反对大家转载每天农资上的任何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转发我把原创标志都取消了,但是我希望在转发的地方看到作者和出处,转载统一格式,作者:老猫,来源:每天农资微信公众账号。理解万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