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meitiannongzi
每天农资,已然是最有思想的行业新媒体
文/图/冀文龙
今天给大家分享下我客户的挣钱之路,两个种地大户挣钱的真实种地经。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间作套种”。实践起来,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稍微动点脑子,寻点思路,会点技术.....
案例一
在汝南县板店乡的武余粮,目前流转土地300多亩,注册了家庭农场,正忙着收割芝麻,他是既收获了大西瓜,又捡到了小芝麻。
武余粮采用西瓜-芝麻混搭种植,现在西瓜早已罢园,每亩有了3000多元的进账,正在收割的芝麻是西瓜伸蔓后在行间撒播的,目前已陆续成熟,预计芝麻亩产可达100斤左右,目前市场价格每斤7元,每亩又“捡”了近700元。
“如果按照传统种植模式,一季玉米一季小麦的话,一亩地一年最多毛收入2000元,除去成本,忙碌一年也刨不了几个钱,我这一混搭,每亩就增收了2000多元。”武余粮高兴地说。他摸索出了高效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收效益明显。
案例二
在一百多公里之外的驻马店西平县芦庙乡的张会彪,自己流转一百多亩地,办起了自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50亩是跟着我们种的是甜玉米订单,也带动周边4个农户,总共种了140亩甜玉米,带着几个老乡刚交完货,看着产量和效益满意而归。他的种地模式是这样的,18行小麦(2.7米)预留0.8米西瓜瓜趟,将西瓜摘瓜时间安排在春瓜过后,麦茬瓜之前的空挡时期,正好卖个好价钱,这样来选择种瓜时间,每亩约600–700株,瓜根与瓜根之间套种上朝天椒。小麦收割后,种上4行甜玉米,玉米长起来时候,瓜秧正好伸展过来不影响玉米生长。
张会彪根据自己今年的实际情况总结,小麦860斤,毛钱约1000元,西瓜每亩约5000斤,毛钱约2500元,甜玉米湿重约1500斤,毛钱约900元,辣椒还没有收获呢,产量估计不低于200斤干椒,毛钱约1000元。每亩毛利润约5400元。土地400%的利用率。
近年来,土地流转力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适合农业生产条件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有很多作物也可以间作套种组合,间作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间作套种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体,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合理利用了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了土地收益。
我很看好你去大胆尝试,创新农业生产,相信我,种地也是一个需要动脑筋的活儿。
(以上内容来源:文龙农业微信公众账号)
【猫 言 猫 语】
我一直以为中国农业短时间内的发展任务就是机械化和种植模式的科学化。什么农药、化肥了什么的压根就成为了不了主流。而农业技术也不仅限于我们的看病拿药开方子,更重要的是科学的管理和种植。
我们已经在农药、化肥等“点”上消耗太长时间,是应该到了对种植模式等“面”上深思的时候了!点与面,孰轻孰重?
当然了,好多人说:农民不听啊,农民已经习惯了啊!谁说我们非得去改变农民群体的认知了,改变农民群体的习惯了?其实,这些新生代进入农业生产环节的时候,会起到一个“榜样”效应,潜移默化的会改变一些容易改变的人,淘汰一些根本就改变不了的人。
从来不要在那些根本就不会认可你的人身上费太多的口舌与精力!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那些会认可我们的人,通过他们去影响那些不认可我们的人,断然不是我们自己去改变他们。
文龙文章中写的“间作套种”,其实在我们从古至今的传统农耕作业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现在竟然有逐渐消失的趋势。原因是因为农业本身的产值太低,而这样的“套种间作”作业又比较麻烦。二三百亩的规模主要收入靠种地的同时需要的工人又不太多的时候,是容易实现的;而假如亩数再多的情况下,实际操作起来估计就比较难了,最后的落脚点必然还是通过机械化降低劳动成本。道理如同富士康工厂为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不断的提升生产线的机械化,智能化一样。
给大家分享文龙的这个文章,主要是因为,我感觉你看到他,就看到了中国农业进入的这些新人。这个群体真的是在为做农业而做农业,断然不是仅仅将从事农业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讲,他们有一个农业的爱好或者说理想。
喜欢他的最后一句话:“我很看好你去大胆尝试,创新农业生产,相信我,种地也是一个需要动脑筋的活儿。”
如果有对大田农业技术感兴趣,或者想和文龙聊聊的,不妨加他好友,微信号:13460575494
-END-
你和牛人距离,只差"每天农资"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