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很多人都不知道农资市场怎么了
这一年,说农资难干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一年,各种电商各种概念各种模式如火如荼
这一年,有人说技术是农资的未来,有人说模式才是未来,更有人说完整的产业链才是未来
这一年,还想干这个行业的朋友都在问:到底那条路才是农资行业的未来?
而
这一年,也有了很多朋友做好了撤退的准备,生意不好,不打算做了
这一次,我们想了解一下,到底那些人在说农资难干,那些人在说农资好干,那些人做好了撤退的准备,那些人正在信心满满的走在理想的路上
2015年10月1日,我和德普到了一个果树大县,开始了一次扫荡这个县城的行动,以卖果树书的名义,挨个门店进。
一天跑了58家农资店,卖了七本书。其中,有六家经销商明确表示“生意不好,不准备做了!”
抛除六家明确表示生意不好,不准备做的,剩下52家中,有13家生意做的是破罐子破摔,看货架就知道已经没心做生意好久了,货架上的药瓶子东倒西歪的,尘土已经很厚。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示他们不想做了,但是我想这里面应该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做好了撤退准备的。
58家农资店,除了购买我们书的7家经销商,剩下的51家经销商中,有8个是已经有了同类书的,其中,自己主动购买的只有2个,剩下的全部是企业送的,想必自己应该也不会去翻看。除去购买和已经有的15家,剩下的33家都是对技术根本就不感冒的,当然,也包括我说的那六家明确表示不准备做的,和13家生意做的是破罐子破摔的。
其中,购买我们书的7个经销商,最大年龄41,最小年龄34;而有书的经销商,主动购买一个年龄是45,一个年龄是39,剩下企业送书的经销商不做分析和计算。
58家经销商中,有四家知道191农资人的,有三家知道每天农资的,有8家知道当前农资企业做电商中的最少一家的。有37家用智能机的,有11个用微信的,有16个是经常用智能机的(含玩游戏等),剩下的就算用智能机也只是打电话接电话。有两家加盟了当前农资电商的,而问他们为什么要加入农资电商理由都是在计算眼前的利润,说白了就是他们加入农资电商并不是看好农资电商的未来,而是感觉现在去做比较划算。还有一家挂了农资电商牌子,但是没有交钱也没有合作的,仅仅只是挂了一个牌子的。
58家经销商当中没有遇到一家对未来有清晰规划的。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个数据是一个什么感觉,当然,这个数据并不严谨,样本也不足够大和科学,也许他代表不了什么。但是我还是想说说我的看法。
农资一线难干目前是一个共识,难干的直接原因是一些县级经销商渠道的下沉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农资零售当中,而根本上的原因是大家都没有建立起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做到不可替代的位置。最可悲的是,很大一部分其实并没有想着要去改变什么,在他们的思想里:干这个就是为了赚钱,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拉到,什么好做就做什么,从来没有正视过农资!
在这样的一个数据上,那些想在现有人群和渠道上进行模式创新的企业都属于异想天开,阻力会超乎想象。
这个行业的未来,根本就不在那些已经打算不干了的人身上,更多的是要看新的主力军什么时候进入。好在,30-45岁之间的这些人都是有想法,有干劲,愿意去尝试的。更大胆一点想象,如果25岁-30岁的人也开始大量的加入到农资流通环节的时候,这个行业才会真正的出现质变。
从这个数据上可以看出来,没有人,谈任何模式都是扯淡,空中楼阁,终会一场空。
当然了,我知道大家看到这个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也对大家没有多么大的实际意义。而这样的一个数据,只不过是农资行业目前的一个真实现状而已,但是大家要知道,有些人总将是要退出这个舞台了,而有些人一定会以一个更加完善的形象登上这个舞台,而我们在舞台上不应该演绎着和那些即将退出舞台的人,同样的舞步。我们只有和他们做的不一样的时候,才是我们可以替代他们的时候,同时,他们难干就对了,如果他们那种方式不难干,我们就会没有机会,正因为有些人要被淘汰,而有些人就开始去走进这个时代。
我始终还是坚信,我们做的太累还没有成效,就是因为我们在一些没有希望的事或者人身上耗费了太大的精力,有时候,该放弃的时候要学会放弃!
今天先聊到这里,大家想了解哪些信息可以在评论的地方留言,回去以后有时间了,再把更多观点和数据分享给大家……
也许,未来,真的不在我们自己人身上!
事实上,我知道,如果不是为了凑热闹,应该也没有多少人会去问:
农资行业到底怎么了?
在大多数人的心里,难干不干就是了!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去干或者转变
而是缺少转变的条件,这条件需要让外力撞击一下
根据这个数据,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点击蓝色字体查看
这牛怎么能不蹦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