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卖肥既
文/老猫
玉米马上要收割了,小麦底肥正是卖肥的时候,可是厂里的销售还不见动静,老王就有点沉不住气了。原来老王真不把电商或者直销当一回事,想着那些就是一些乌合之众,能干成什么事啊?不就是几场促销吗?
可是,现在老王再不把电商或者直销当回事就不行了;有一些代理商直接在村子里团购,有一些电商直接在村子里团购,老王下面的零售商都快饿死了,老王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老王的厂子原来是集体企业,后来自己承包了,然后又通过股权变更已经成了自己的。在市场经济下,“外来和尚会念经”这一现象在当地表现的淋漓尽致;当地老百姓就是不认当地的品牌,想着就咱们这个城市的水平,就那个厂子那样的环境,能生产出来什么好东西啊?
其实,老百姓不知道的是,他们有时候用的那些外地品牌,可能连生产厂都没有。
老王试着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去宣传,但是没有卵用;最后逼不得已,老王和一个外地的肥料企业合作(说白了就是租借品牌之类的),开始了外地品牌,本地化生产销售。这样做起来,生意倒是还好。
没有想到,去年和今年,团购在农村这么盛行,看样子自己几年努力积累起来的零售商网络要全军覆没了。那些代理商又不会做自己的产品,怎么办呢?
老王学习过很多东西,包括什么技术服务了,产业对接了,种植管理方案了等等,首先,大田作物区散户对技术的渴望不是很大,你一亩地多产一个百十斤,少一个百十斤他们根本都不关心的,更有的人,种到地里,就没有再管过,种地好像成了一个应付,就是反正我种了,收不收都无所谓了。你说种植方案这些针对散户做起来确实也够麻烦的,要花费巨大的人物无力成本,更何况,自己只是一个大肥厂家,搞什么种植方案,那不是开玩笑吗?
要是都发展成大户可能就好点了,可问题是这尼玛整个地区就十来个大户,量也起不来,养活不了开工呢,不管以后会不会出现大户,当前活着要紧啊!
其实,大家都是在硬撑着嘛,就看谁能撑得住了。所以,老王觉得,大户等过个两三年可能会多一些,于是他就把团队分开了,一个是专攻大户的,就两三个人,剩下的还是以小户为主,毕竟今天要活着靠的还是小户啊!
这天,老王在厂里转悠,看到厂里十来辆金杯车都在办公楼前停着,心里一股子情绪,没有地方释放。闯进了业务员的办公室。
“走走,都开着车出去,零售商卖不动货了,你们想办法把农民给我拉到厂里来”老王对业务员们说。
不就直销吗?不就团购吗?我们也搞去!
业务员被老王这样赶了出来,开着车到处转悠,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有一些本地的业务员想,既然老板让我出来带人,我就带一些回去,我管这些人要不要呢,于是他们回到自己村子里,问有没有想到市里玩的,他免费接送。
这下好玩了,小媳妇,大姑子的都想着上市里逛逛商场,就都上了他们的车。车到半路,这些业务员对邻居们说,我免费拉你们去市里可以,但是你们得帮我一个忙,去我们厂里转悠转悠,就半个小时转悠完了你们就回来!
业务员想着就是应付应付的。但是他真的没有想到,竟然真有人听了厂里的介绍以后想购买厂里的肥料的。
这下子老王和业务员就都来劲了,开始制定一些详细的方案,比如每天转几个村子,几点到了,理由就是免费接送大家进城。
到最后,随着方案的执行和改进,老王还联合了一个拌种剂的朋友,做了一些拌种剂。
然后,你会发现,在河北的某个地区,每天早晨村子里都有公交车或者金杯车按着大喇叭转悠,喊着:
有没有到城里玩的?免费接送了啊。
这些车准点到,竟然比那些城乡的小巴还准时,还方便,你要是坐城乡的小巴你还得跑到镇上的汽车站呢,这下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了。一些村子的小卖部,都成了这些宣传车的临时上客点了。
拉到城里车站附近就把一些不愿意到厂里参观的人放下来,让他们自由活动;愿意到厂里参观的人都可以送一亩地的拌种剂,不管你要不要肥料,只要你到厂里了我都送。
老王的厂子又开始了一片的红火,虽然老王也不知道这事到底能做几次,或者能做多久,可是,当前的农资行业,能不吭不骗的活下去自己也就知足了,还想那么远干吗?
你今年有遇到什么样新奇的市场运作方法,欢迎评论里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