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就聊到这个问题,朋友要开连锁经营店,我就一个态度:仓库是需要的,店就不要开了。
当然,前一段时间因为说这句话,网上也和一些朋友辩论了几句,最后就没有再怎么说话,因为大家谈的压根就不是一个事;我说的关店是一个比喻,不要再依靠门店去做生意,而是要走出去,做一些门店以外的工作,而有些人就理解成了关门不做这个生意了。
门店出现,抢购黄金地段,有人流量就会有生意,是上一个时代的事情了。其实,很多地方的经销商,我们想想,有多少东西你是送出去的,而非农民直接过去购买的?当然,你完全可以说,我现在门店的流水还是很大的;其实,你要是把门店给关了,走出去,你的流水会更大。
有大田作物区说,这个法子不行,我在集市上,有很多村里人赶集路过都会进来卖我一点东西。是的,村子里一个人赶集进了你的门店就一个人购买你的东西,如果你主动出击到村子里呢?可能就是十个人,二十个人。当然,这中间,如何在村子里取得信任,是需要做点文章的,都是十里八乡的,怎么着也得有一个亲戚朋友吧,找个人做代言好了。
经济作物区就更好说了,你天天田间地头做技术指导,那一天到那个地方,那一天到那个村子,你都固定好,不出意外,你就天天如此,慢慢的就给农民养成了一个习惯:
今天周五了,那某某该来了,给他打个电话,让他给带点老猫牌磷酸二氢钾过来!
当然,还是有人会去家里购买东西的,所以仓库还是要的。
我说的关门店,是指租金特别高的情况下,一般在农村租金也不怎么高,少点的一年两三万,多点的也多不了多少。所以,门店和仓库合二为一就可以。所以,你要理解意思:把门店给关了,是思想上的,而非行为上的。
其实,这种观点早都有了,也有一些人做的很不错了。走出去,我们都能做点什么?昨天那篇《开农民会建议》(想看的回复:农民会)里面的很多工作都是你可以做的。
我原来写过一篇《假如我回家做农资》(回复:051)是属于大田作物区的一种开店探索,今天聊聊假如我去经济作物区干农资。
我就不开门店了,直接在农技站或者其他政府机构大院里面租仓库,办公室(很多地方是可以租到的)。
三四个人一起合伙搞的情况下,就是每个人划分一个乡镇,每个乡镇中找到一个重点的村子,开始扩散突破。
到村子后,了解种植情况,摸底排查,了解村里各种社会关系,甚至于晚上谁敲寡妇门这事都搞到。
在村子里找到一个关系不错的,吃饭喝酒,轻轻松松。当然,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比如,夏天特别热的那会,中午,吃饭完了,去农民家里坐着,感觉太热了,我去搞两瓶啤酒去,然后回来带点凉菜啥的,基本搞定。很温馨,自然,但是你们会感觉到关系近很多。这个方法我用过,百试不爽。
此处省略一万字。
主要就是建立信任。
当地的作物熟悉了,信任建立起来了,然后开始组织一些农民会了。具体情况参考昨天的《开农民会建议》(回复:农民会)。
这下工作就来了,把一些比较集中采购的产品都列出来,什么种子肥料和农药,比较集中使用的,不定期的去村子里转悠呗。
这里面有一个重点,就是,突发病害,切记,只要有农民给你打电话,是突发病害,就是一瓶药也得送过去,这个时效性要把握好。说白了,你平常这些一瓶药或者一代叶面肥送过去,肯定是要亏油钱和路费的,但是,你是在维护你的这个关系,钱就赚到集中采购的那些产品上。
切记,没事别主动村子里吆喝卖产品。要有计划的进行,你随便卖产品,他们就会随便对待你,没有多大意思嘛。
其实,这些都是有难度的,农村,最难的是什么?人员招聘,怎么解决?没有办法解决。
很多夫妻店都面临这个问题。要不就是扩大规模,要不就是老婆看家,老公外出。就这么回事。
其实,很多年轻人回去创业或者一些业务员转型回家搞农资店,他们是具备这样的潜力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的:农资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学习和成长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是这帮回家创业的年轻人一开始就具备这些东西。
还是那句话,全部做下来可能会难很多,但是可以做一点是一点嘛。
朋友非得做门店的意思是想通过门店给农民吃一个定心丸,说,你看,人家的门店这么高大上,肯定不会是骗子。其实,我原来也写过类似的东西,把自己整的高大上一点,给农民一些信心嘛。但是,如果你直接租办公室呢?你把办公司给搞的高大上呢?
其实,多少批发商是有原来的门店,转化成了仓库然后到办公室的?这道理,都懂……
欢迎各种观点碰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