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种田大户为啥不赚钱? 分析的真他妈的透
2014-10-15   来源:新农资360网   

大户的赚钱问题,不仅是农民的问题,也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问题,这其实给农资企业和商业机构提供了机会,谁能提供服务让他们赚钱,谁就能够在种田大户时代获得领先优势。

我们在农村调研时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几十至几亩的种田大户基本上是赚钱的,但上千或上万亩的种田大户,很多并不赚钱。我们很奇怪,既然普通农户都能赚钱,按照规模经济的概念,农户的规模越大,应该越赚钱,为什么很多大户反而不赚钱了呢?

在与农资行业的人交往中,有些人也在困惑这个问题。有些种田大户享受着国家补贴,但种田的亏损超过了国家补贴。

种植经济作物有大年、小年的概念,小年不赚钱很正常,大田作物应该没有大年小年的问题,粮价也比较稳定,一定有其它原因影响着农民的收入。

经过我们了解,发现大户不赚钱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

商业资本进入农业,很多不赚钱

现在的种田大户大致有三类人,一是种田能手发展成种田大户,规模一般在几十或几百亩。这类人有丰富的种植经验,规模扩大在正常的能力之内,赚钱不是问题;另一类是商业资本进入农业,他们本身对种植不熟悉,看好的不是农业的现在,而是农业的未来。这类一般不亲自参与管理,而是委托其它人代为管理。农业领域的“职业经理人”或“委托人”还是个新鲜事物,不赚钱也很正常;第三类大户志不在农业,看中的是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没有在地上下功夫,把功夫下在跑关系、跑政策上,这类大户不赚钱也属政策。

种田大户不会当“大户”

种田大户并没有学会如何当大户。种植面积扩大了,小家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没有变化。

中国农户的平均耕地面积目前只有7.5亩,属于家庭农业。家庭农业的种植方式,农民“自我雇佣”,没人给自己发工资。所谓的收入,其实不过是自己的“功夫钱”。如果按照严格的财务制度,扣除农民个人的收入后,农民是没有利润的。

种植面积扩大后,家庭劳动力已经不够了,要么雇工,要么用机械规模人工。无论那种方式,都需要付出成本。所以,种植规模较小,除了农资成本是显性成本外,其它成本是隐性成本。当种植面积扩大后,原来的隐性成本变成了显性成本。

根据有关资料,2012年,中国有家庭农场87.5万户,经营耕地1.76亿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耕地面积7.5亩的27倍(200亩左右)。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

一般来说,100亩以下可以基本不请雇工,或短期雇工。如果超过这个面积,除了使用机械外,是一定要请雇工的。这意味着,种植规模越大,显性成本的比例越大。

雇工耕种的精细化程度一般赶不上自己种地,如果再加上管理不善,规模化种植的收益不一定很高。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户”?

规模化种植的显性成本增加,这点无法回避。那么,规模化种植怎么才能提高收益率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怎么当种田大户的问题。

家庭农业与家庭农场,除了规模上的区别外,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生产与经营的区别。家庭农业,平均只有7.5亩耕地,农民是农业生产者。家庭农场,平均耕地面积200亩甚至更多,农民除了是生产者,更重要的是经营者。中国农民,主要扮演生产者角色。美国农场主,主要扮演经营者角色。

农民作为生产者,获得的是自己的“苦力钱”、“功夫钱”;种田大户作为经营者,除了作为生产者的收入外,还有经营的收益。比如,过去农民的粮食基本上被“二道贩子”收购了,农民是生产者,“二道贩子”是经营者。在规模很小的情况下,这是不得已的做法。当种植规模扩大后,农民就要成为经营者。

从小户到大户,除了种植规模扩大外,我认为还有五个方面的变化:

心态的变化

过去靠省钱增收,现在要算投入产出比。比如购买农资,原来一袋化肥便宜10元钱,可能减产100斤。现在多花20元钱,可能增收200斤。以前农民购买农资过程中有很强烈的“贪便宜心理”,我们调查大约占40左右。真正具备投入产出意识的只有20%左右。

种植方式的变化

以水稻育秧为例,原来家家搞育秧,现在有了育秧专业户,种植方式开始分工了。种田大户的土地平整后,使用机械的效率会提高。比如,由于人力成本提高,种肥同播得到推广,缓控释肥虽然价格稍高,但不施追肥可以省一遍工,种肥同播还可以省一遍工。

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

美国农业成本,排第一位的是机械。中国农业成本,原来排第一位的是化肥(排除劳动力的隐性成本)。未来农业机械的劳动力的成本都会提高,农资的比例则会下降。2012年农业机械化率已经达到57%,目前仍然在以3.3%的速度递增,10年后就会达到90%。

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种什么的问题,大田作物作为中国的战略物资,价格是相对稳定的,但经济作物就不同了,如果信息不灵,跟风化种植的话,有可能总是在高价时种植,低价时销售。其次是种植结构问题。如果要雇工,就要尽可能确保四季作物的均衡,否则,劳动力成本就难以分摊。第三是如何与上游农资供货商合作的问题,上游供货方是否有技术、信息、服务能力与优势,如何通过规模获得的地位获取更大的利润。第四是粮食经营问题,“农超对接”既能了解信息,又能减少商业环节。

利润来源的多样化

除了生产收入外,种田大户还可以获得规模利润,基于规模所产生的上游成本的降低和下游收入的增加。

中国的种田大户产生的速度比较快,但服务于种植大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跟进速度比较慢。在传统的体系中出现的种田大户,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学会怎么做种田大户,社会化服务体系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种田大户的赚钱问题,不仅是农民的问题,也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问题,这其实给农资企业和商业机构提供了机会,谁能提供服务让他们赚钱,谁就能够在种田大户时代获得领先优势。

(本文来源:市场与农资)

==================================

建议大家好好读几遍这个文章,刘老师的文章分析的很透彻,同时你也可以在这个里面发现面对电商袭来的绝佳机会。我不说了,看你们发现没有,有发现的告诉老猫一声,我们好好聊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197-158247-1.html

标签:每天农资 分析 他妈的 赚钱 大户

上一篇:阿里做农资,风来了,口在那里?
下一篇:新闻:阿里COO张勇解读农村电商战略 未来3年搞定全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