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下乡,总能在成片的大棚中看到几个空着没有生产的或者彻底就放弃了的大棚。如果再仔细了解一下,还会发现不同家庭经营的大棚效益差距也不小,有的挣上万,有的挣几千,而有的可能还要赔钱。为什么会这样?
是不是土壤出了什么问题,导致无法继续种植?由于种菜对土质要求非常高,不是上好的地是种不了菜的。虽然各家耕作技术有差异,但一个区域的土壤质地总体还是差不多的。比如关中渭河平原,大多数是肥沃的“黑油土”或“红油土”(因翻耕后土壤表面会在犁铧切面形成油渍状的镜面效应,是肥沃土壤的标志)。虽然各家耕作技术与培肥水平有差异,但也不至于差那么多。当然,空闲一下,对大棚土壤进行倒茬也是可能的,但却不至于破落到那般田地。或者是遭遇了什么大的灾害,导致生产能力难以恢复?似也不会。灾害影响的是一个区域,不会独降于个别大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根本在经营大棚的劳动力出了问题。
首先表现为劳动力不济的问题。生产实践证明,一个劳动力负责两个大棚的生产是可以的,但如果再增加经营规模就会有问题了。那些放弃大棚生产的家庭有可能就是家庭劳动力方面的原因,比如主要劳动力生病、婚丧嫁娶、外出务工等。
其次表现为劳动力不愿的问题。大棚是个重体力活,年轻人肯定是不愿意干的,甚至中老年男性劳动力也不愿意,于是只能以中老年妇女为大棚的主要劳动力了。这可算作大棚菜的一景,严重的像女儿国似的。好多人对大棚菜的辛劳程度根本想像不到。日光温室的空间相对好些,那些低成本的塑料棚仅弯腰劳作就让人受不了。再就是高温密闭的小环境,憋得人很难受,严重的可能患上肺气肿。更多的是体力上的付出,那在文学作品中充满喜悦的采摘果实场景,在实际生产中绝对是对劳动者体力的巨大消耗与折磨。茄子、黄瓜、西红柿等个头大一点的果实还好,豆角、圣女果等小个头的果实摘起来就只能用愁人来形容了,可能刚摘到大棚东头,西头的又熟了,让人疲于奔命。
第三是技术跟不上的问题。大棚(大棚只是设施栽培的一个统称,具体包括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小弓棚等)被视为高效农业的代表,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这个高效是用高投入、高技术换来的,同时还要面临高风险的考验。特别是技术,是整个大棚生产最关键的。技术是一个体系,包括品种、化肥、农药等农资选得对不对,用得合适不合适,更包括日常的作务跟上跟不上。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种什么,茬口怎么选?比如要种黄瓜,包括秋冬茬、冬春茬等多种茬口,上市时间是不同的,具体怎么选,完全在经营者对市场的分析与判断,茬口与品种选得不好,就有可能滞销或没有上市在高价期,效益不好。二是日常的田间管理怎么样?同样是嫁接、整枝、绑蔓、打杈、点花等工序,不同的熟练程度与技术水平做出来的是不一样的,这个差异最终体现在收成上。三是灾害处置能力如何?比如像突然降温,是大棚菜的大敌,必须根据天气预报和当地农业部门提醒,及时采取保温措施,必要时还要采取放火盆等增温措施。一旦措施不及时,可能一夜冻死植株或花朵、幼果,对收成形成很大影响。四是市场不好时应对如何?对于农业而言,市场变化多端,价高价低变幻无常,不可能每次都赶上高价,一旦遭遇低价,往往亏损严重,经营者思想就会波动,有的下一茬继续种,有的可能就要放弃或转让了。
总之,高效农业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实质。如果没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劳动力来从事,高效农业往往就会陷入高效农业不高效、难经营的悖论之中。当然,高效农业所面临的问题好多是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必须集合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由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等来牵头,把市场、技术等问题系统解决。所以,以大棚为代表的高效农业在实践中往往是成片发展的,力求将产业体系打通,也会将技术作为重点,不惜高薪聘请技术员来指导生产,培训生产人员,并由政府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充分配套。这也是基于高效农业实践的不断总结,后来者务必借鉴。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
查看农资业务员如何回收货款 回复:010
查看农资业务员如何开展业务 回复:011
查看经销商被串货怎么办 回复:012
查看复合肥厂家如何做直销 回复:013
查看中小企业未来的思考 回复:014
查看农资经营思考散文 回复:015
查看农资电商的本质 回复:016
查看经销商和厂家如何借用互联网思维回复:017
查看如何应对农资电商 回复:018
查看化肥商PK蔬菜收购商 回复:019
查看如何解决农资赊销 回复:020
查看一个优秀的经销商故事 回复:021
查看如何开一个农资店 回复:022
查看农药市场推广方法 回复:023
查看新型肥料的推广 回复:024
查看业务员的故事 回复:025
进入社区互动 回复:微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