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兴平
雪莱的一句“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文,让无数人对春天的美好充满幻想和憧憬。基督山伯爵说,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两个词语里面——“等待和希望”。是的,春有百花,色彩斑斓,但是也别忘记了有“倒春寒”时节和“春寒料峭,冻杀年少”的谚语。
对于一位从事农药营销近10年的人来说,熊兴平更认为目前农资行业正处在一个如同北极春天的季节里,“一切脆弱而又令人期待”(熊兴平语)。熊兴平认为,农资行业从来不是一个十分乐观的行业,因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小河无水大河干,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农资企业的强大。
1、彼危机非此危机
自初中的政治课里,我们的老师总是对马克思所阐述的“经济危机”进行大幅度的描述,知道了那是一场由于“资本家生产相对过剩与平民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引发的制度性质的经济危机。而本次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震荡,导致全球出现经济大萧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马克思描述的“经济危机”并非本次美国所谓的“金融危机”,也许二者外在表现相似(经济的大萧条),但是二者病理症结完全不同,正如同是怕冷、怯寒的表现,但不一定都是感冒引起的一样。
2、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厂家生产的严重过剩
只要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现在农民要买的用品都昂贵,而农民要卖的农产品都很便宜,用经济学语言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剪刀差”,导致城乡经济收入的差距拉大(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农民有需求却没有购买力,厂家有商品却没有足够的购买者(顾客不足)。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足(心有余而钱不够),厂家设备开工率不足(开工率平均不到60%),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没有消费就没有动力。这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与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足”二者矛盾的典型表现,这正是马克思《资本论》所描述的“经济危机”,而不是像美国次级按揭贷款风险引发的金融危机。
3、农产品市场,被扭曲变形的另类市场
来自官方的报告称,2006年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3587元,这意味着一个有2个农业劳动力的4口之家中(假说是一对夫妻和一老一小),每个有效劳动力的月收入是300元,而同期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1759元。我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但是农产品并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价格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波动。在这个商品社会当中,粮食和任何商品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则种植者肯定缺乏积极性,任何无利可图的商品都不会吸引生产者及其生产投入。
中国的粮食生产连续5年来的大丰收,而政府却一再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至少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国内粮食价格只有国际粮食价格的40%左右,却坚持不让粮食出口;国内粮食价格被官府限制在一个极低的生产成本线之下,农民每种一亩水稻就要亏损200元左右,然后官府给予每亩30—60元的所谓良种补贴、耕地补贴等等。农产品市场被严重地政治化,被严重地计划化,导致粮食价格不能正常波动,让种植业者富裕起来很难。
有位青年经济学家曾经预测和计算过,让农民愿意种粮的粮价应该从目前的水平上涨到24元/公斤,也即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合理利润要求,农民种植的大米价格应该维持在每斤12元的水平线上。
当然取消农业税、粮食种植补贴、粮食保护价收购、农机购置补助、严控农资价格……这些“输血式”措施,对于全国9亿农民而言,就如同九牛之一毛,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如果农民的种植收入不是来自于种植业本身利润(事实上很多农民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劳务收入),任何官府补贴都是如同“一杯水去救一车薪之火”一样无济于事。
4、农资企业应该为农民利益鼓与呼
农民与农资企业的利益关系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农民种植业成本与价格的“长期倒挂”,农资企业还想从种植业上“剪羊毛”如同登蜀道之难。完全依赖官府对粮食市场和农资市场的双重巨额补贴,而不是来自其市场自身的利润,这绝不是长远之道。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让9亿农民在种植业上有“造血能力”,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资市场真的可以长达十几年不涨价,甚至反而降价吗?假若农资市场真的是前景暗淡,则对于无利不起早的厂商来说,投资农资领域的欲望就会逐步消退的。让农民先富裕起来,厂家才有可能发展强大起来,否则双方都只能在“半饥饿”状态中博弈。对于农资生产厂家而言,先农民之忧而忧,后农民之乐而乐,这不能是一句口号,而应该为一个具体的实际行动——不断地为农民的利益鼓与呼,让粮食价格回归理性水平(尽管许多城里人在心理上无法承受)。
5、让农民富裕起来——中国的世纪难题
有人曾经说,谁能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谁就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有人说,在目前的农村体制条件下(分散土地经营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农民的非国民待遇、农产品价格的被政治化等等),对于三农问题,即使上帝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许多知名的经济学家如张五常、茅于轼和于德清等人都提出,中国内地应该减少粮食生产,鼓励粮食出口,提高粮食价格,或让非洲等第三世界为中国种粮(让中国农民当产业工人去)等经济措施或者政策。总之,让粮食价格回归到市场机制的路线上来,让耕者有其利,让种田者有利可图,而不是让种植者无偿地为城里人免费打工(低价供应粮食)。
===================================================
喜欢“每天农资”的朋友,请多支持吧,分享到你的朋友圈里,多多转载,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的箭头,每天农资对你表示感谢!
请添加微信查找朋友---公众帐号-----输入:每天农资
或者扫描二维码:
我们表示真心的感谢
大家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或者喜欢什么类型的内容,请回复我,我努力给大家一些大家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