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销和技术,三者在农资销售中那个因素更重要?某批发公司的片区销售王经理一贯地说“还得是产品,只要产品好差价大,不用宣传谁都愿意卖”。
王经理看重笔者的销售能力,不断推荐效果好利润大的产品,但配方技术不行制约了产品的销售。他放给笔者的杀虫剂,防治危害马铃薯叶片的瓢虫和危害葡萄枝叶的金龟子,喷药时沾着药的瓢虫、金龟子虽然马上死亡,但3天后就无效,飞来大量瓢虫危害马铃薯、大量金龟子为害葡萄。
M老师给笔者出的配方,喷药后半月内飞来的瓢虫、金龟子吃一口必死,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用药成本和减轻了频繁喷药之苦,周围十多个村都来抢购,王经理的药冷在一旁。
葡萄刚座果不久,穗轴、幼果发生霜霉病,王经理又送来配方药,笔者清楚其配方防治叶片霜霉病还将就,打穗轴、幼果霜霉病绝对不行。果然,第二天他就来电话问笔者“让你说中了,哪都没打住,得向你求救哇,想什么办法也得打住!”得知笔者卖出去的药全打不住了立即赶来,见店里挤满了买药的农民,他就带领业务员和司机帮着往柜台搬货,接着又往车上装货,说一声“给哥救救驾,把你这两个辅助产品各拉100箱,明天把钱送来”。第二天送钱又拉走100箱,并带来两个人帮笔者卖货,第三天来拉走200箱,他也买疯啦!
笔者的配方是按M老师的指点,既注意药的作用机理配一个无交互抗性的药,又改变杀菌的作用方式,每年在座果前就备货,防止座果后穗轴幼果发生霜霉病,早期没发生霜霉病,用于夏秋时期霜霉病也大显其效。备货时就想借王经理行销之便扩大销量,果然事成两全。尤其应当一提的是,笔者选配的两个辅助产品都是不起眼的国产药,而进口的老药、新药统统都没灵!这让王经理认识到,技术征服农民不仅是最具实效的营消,而且在竞争中可以有目标地兴、灭哪些产品!这种温和的竞争手段是砸价、搅局之法不能比的。
霜霉病大战结束后,厂家的省销售经理由王经理领着来到笔者的店,想知道他们厂的两个产品,别处卖火的杀虫剂怎么被我给灭火了,别处灭火的霜霉病药怎么又被我给火起来了?在饭店吃饭时边吃边聊。
笔者指着菜“这个菜,原料重要还是厨师的烹调技术重要?”
厂家那位省经理点点头“明白了,饭店买卖好不好不是靠原料,是靠厨师的厨艺。农药产品哪都卖,想显示出效果优势靠技术配方,会选药更得会配药”。
王经理抢过话“还得是技术,这玩意不服不行”。此话与“还得是产品”一样,又成了王经理新的口头禅。
化肥与农药营销好做一点是产品寿命相对较长,能树起品牌。但在笔者的周围十几里,各品牌肥都被我的普通肥打得无可奈何。论名声,我的肥没有那些品牌肥响;论价格,我的肥比品牌肥高;论效果,我的普通肥远比那些品牌肥效果好。原因是要么以配肥技术显示效果,要么根据天气,用电话指导哪一天用,怎么用。就是说,配肥技术精湛或者根据作物的生长时期选择施肥的天气,只要肥不是假的,效果就能超过那些名牌肥;同一品牌的肥,施在同一块地同一种作物,效果明显比别人的用法好。很多零售店采取“小猪跟随策略”,因为效果比不了我,农民都说他们那是假肥,真像配肥(包括配药)时M老师对笔者说的“技术可以效地遏制串货、砸价”,感叹他怎么掌握的这么多精深的原理(配方、看天,不便在网上公开,请坛友们谅解)。
笔者刚开店的时候,“好牌子”的肥哪个批发商也不给我(保护市场,但没看准人,这也是业务员做市场应预判的),现在是都来哀求我卖他们的肥,还是跟我强调“品牌好农民爱买”。我回应“我这几个不品牌比你品牌还品牌,农民认了我的品牌,硬换品牌我这个人就不品牌啦”!
有位省代理商,得知M老师对玉米配的药肥随种进地,生长期间农民不用撒丢心剂,也不发生蚜虫,就想“高价”聘请M老师,又谈合作,其意图是以独家产品走出没有终端销售网店的经营困境。M老师的这一配方技术,解决了农民大热天钻玉米地撒药挨熏之苦,能打败多少品牌肥?可惜这位省代理擦肩而过了人才,“机关算尽太聪明,农资多个出局人”。
笔者的帖子主旨是强调技术营消解决产品营销。有个大农药厂的业务员强调“还得看产品”,笔者正是把她们厂卖火的杀虫剂给灭火了,把她们厂已经灭火的杀菌剂又各处火起来!
化肥也一样,品牌固然重要,但不根据生长阶段看天施肥,往往把好肥糟蹋了。例如【艺严侃营销】之八介绍的肥料讲解有两个讲题:
同一种化肥施予什么作物,土壤变酸、变碱,有人告诉过吗?
同一种化肥施予作物的什么时期,土壤变酸、变碱也没人讲吧?
施肥不考虑作物的生长阶段特点,不考虑天气对肥料的吸收转化差别(尤其保护地生产),就不是高明的农艺师。
从品牌的打造来讲,农药3年卖死一个产品,中国的农资市场不利于品牌打造,外国公司的品牌都不是在中国市场打造的。中国的农资企业要想打造品牌,就得像【艺严侃营销】之七谈的“复制技术讲师”,唯有技术不会同质化,能遏制串货、砸价,保护市场,保护产品,打造起品牌!
有的网友可能想问“艺严,外因再怎么好不能把石头孵化成小鸡吧?配药技术再高明还能把清水变成药吗?这不‘还得是产品’吗?”
此问与笔者当初问M老师一样,“偷换了概念”,M老师让我学点逻辑学再别犯这样的错误。偷换概念也是很多厂家业务员和零售商朋友与我交流时常有的。《矛盾论》论述的是温度不能把石头变成小鸡,不是论述温度高低对蛋变鸡的影响;笔者强调的是技术高低对药效的影响,没说技术高低让水怎么样。产品、推销、技术都不是“有之必然”的充分条件,各是“有之未必然,无之则不然”的必要条件——
没有产品谈不上防治病虫、施肥料;
没有推销则产品不能自动到农民手里;
技术配方不佳更不能具有突出的效果。
三个条件中,产品哪都卖,推销谁都搞,这两个条件对于任何一个经销者来讲都没有胜过对手的优势,只有配方技术才能“优劣分明”,是超过他人的主要条件。按照《矛盾论》说的“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定要抓住配方技术这个主要条件——
技术优势突出,稍差一点的产品通过配方提高效果,利于推销,利润空间更大;
产品好,配方技术再好,就产生了叠加效果,农民点者名找,零售店主动要,可以不推而销!
这就是M老师说的“农资竞争的实质是技术的比拼”!谁没认清这个根本问题,现在吃亏少卖货,将来就不是吃亏的问题了,而是“出局”!!!
喜欢“每天农资”的朋友,请多支持吧,分享到你的朋友圈里,多多转载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的箭头,每天农资对你表示感谢!
请添加微信查找-公众帐号-----输入:每天农资或者扫描二维码:
我们表示真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