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运用内置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进行保护地栽培,一般可提前15~20天播种,提前20~25天收获,增产30%~50%,减少有机肥和化肥投入50%。
前期表现:地温高,出苗快,叶片大,主茎粗,节间短,现蕾开花早,抗根系病害;中后期表现:结块多,膨大快,个体生长整齐,单块薯大、表皮光滑,芽眼凹陷浅。色泽鲜亮,病薯少,商品性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1.反应堆类型。有内置式、外置式,内外结合式。当前大面积土豆保护地栽培适合内置式,它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投资小,操作简单,投入产出比大,增产增效显著,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经过几年来的应用,逐步过渡到有机无公害栽培。
2.内置式反应堆的建造。建造时间为每年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建造时结合耕翻土地,每隔1.2米划一条开沟线,以线为中心开挖一条宽70厘米,深30厘米,长度与种植行相等的沟,将土壤分放两边,这样依次进行,一块地的内置反应堆就建成了。
3.拌菌种。内置反应沟开完以后,接着拌生物发酵菌种,每亩用量4千克,在增加秸秆前3~4天,按菌种与中间料(麦麸、稻糠)和水的比例为1∶25∶20进行,如用粉碎的玉米芯、花生壳作中间料,其比例按1∶60∶84进行拌种。将菌种,中间料和水充分拌匀后,摊放于室内,厚度为15厘米,发菌3~4天即可使用。
4.填料与接种。一般农作物的秸秆与下脚料,如棉柴、玉米秸、麦秸、稻草、树叶、杂草等均可使用。其做法是:选硬整的秸秆放于底层,厚度为30厘米,开始接第一层菌种,将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用量为每沟总量的1/3;接着填加第二层秸秆,整碎均可,厚度为30厘米,然后将所剩2/3菌种均匀撒在顶部秸秆上。
5.覆土。接种后开始第一次覆土,覆土厚度为3~4厘米,以秸秆不露出为准;然后打孔,孔径3~4厘米,孔距40厘米,每沟两行。定植前15天进行第二次覆土,结合该次覆土施用底肥,底肥以腐熟的圈肥和鸡粪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有机肥用量为常规用量的50%,化肥以磷酸二铵为主,其用量为常规用量的40%。方法是:将所施底肥与土壤充分混合,两次总覆土厚度为25厘米。覆土完毕,接着进行大水浸灌,浸灌后向下沉的坑凹填土,再浇一次小水找平,接着打孔,方法与第一次相同。然后盖膜增温。
6.催芽定植与管理。催芽时间应比常规催芽时间提前15~20天。定植时间比常规提前15~20天。每个反应堆定植两行,株距20厘米,平摆好后用背垄上的土壤覆盖种薯,厚度5~6厘米,最后打孔盖膜,孔距20×20厘米。定植后,顺背垄沟灌一次大水,以渗透沟的各个部位,满足秸杆转化对水分的需求。
秸秆反应堆栽培土豆
2014-10-10 来源: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119-336116-1.html
上一篇:冬季怎样储藏土豆种子
下一篇:日本开发出彩色土豆既养眼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