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只要科学栽培,精心管理,即可获得高产(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000~4000千克),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防旱防涝巧浇水
生姜喜湿润,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生姜根茎的生长需要黑暗湿润的环境,随着根茎的向上生长,根茎容易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因此要注意遮阳。
在整个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若供水不均匀,不但姜苗矮小,生长受到抑制,而且发生新叶扭曲不展,出现“挽辫子”,影响姜苗正常生长。旺盛生长期(立秋以后),地上部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此期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为满足旺盛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一般每4~6天浇大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收获前3~4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
一些地方,前期气温低,雨水多,影响姜苗根系的生长。为了防止姜囤积水和姜苗受涝,应搞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以利于姜的生长。幼苗生长后期,气温高,可利用青草、油菜壳、蚕豆秸秆等覆盖畦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对防旱保墒有良好效果。当姜苗具5~6片叶时,在上午和晚上灌水抗旱,使沟内保持2~3厘米深的水。夏秋久晴无雨时,采取傍晚灌水,早晨排水的方法,或于傍晚灌跑马水的方法,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立秋前后“大追肥”
立秋前后,是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也是吸收养分的转折期。因此,立秋前后应结合拔除姜草或拆除姜棚进行第二次追肥,又称“大追肥”,这次追肥对促进根茎膨大并获取高产起重要作用。这次追肥要求将肥效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每667平方米可施碎饼肥70~80千克,或腐熟优质厩肥3000千克,另加复合肥或硫酸铵15~20千克。在姜苗北侧距植株基部大约15厘米处并一施肥沟,将肥料施入沟中,使土与肥混合,然后覆土封沟。
9月上旬,当姜6~8个分枝时,也正是根茎迅速膨大时期,可根据植株长势施肥,一般的姜田,每667平方米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20~25千克,对土壤肥力较好、植株生长旺盛的姜田,亦可酌情少施或不施以免茎叶徒长,影响根茎膨大。
在生姜栽培中,有两种施肥偏向应予以注意:第一,不按需肥规律施肥,施肥时期过于集中,前重后轻,结果造成前期姜苗徒长,大量养分流失浪费,导致后期缺肥,植株枯黄早衰,产量降低。第二,偏施氮肥及氮素化肥用量过多,不注意与磷、钾等各种元素的配合,不仅造成氮素养分的流失浪费,而且使氮、磷、钾比例失调,往往造成植株徒长、抗病力减弱、姜块品质下降的不良后果。
“三病两虫”早防治
生姜病虫害主要有“三病两虫”:姜瘟、斑点病、炭疽病和姜螟、地老虎。
1.病虫害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生姜的目的。不应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农药等。
2.农业防治:选用健康无病的姜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浸种,进行种子消毒。
3.药剂防治:①防治炭疽病可选用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②防治病毒病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③防治姜螟,可用52.25%农地乐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或1.8%阿维虫清1500倍液喷雾。④防治地老虎用糖、醋、白酒、水和90%的敌百虫晶体按6∶3∶1∶10∶1的比例调匀,撒于田间诱杀成虫;或将炒香的麦麸或豆饼5千克,配以90%的敌百虫晶体200克,加水拌湿,撒于田间诱杀幼虫。
姜软脚病,俗称姜瘟,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发病初期茎叶凋萎,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姜茎近块根3厘米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不久就有乳白色黏液流出。如不拔掉,过几天,萎茎叶就会腐烂发臭,并蔓延到其他植株。姜软脚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水及姜种传播,因此须做好预防工作。方法是:①选择无病菌土壤或种过水稻的地块种植。②到无病区选种。③防止姜根部积水和受渍。④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病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50克高锰酸钾,对水50千克对土壤进行消毒。
生姜精管出效益
2014-10-10 来源: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108-328639-1.html
上一篇:生姜高效、丰产综合栽培技术
下一篇:生姜的“二一二”式种植法